院士学者齐聚成都 共谋新质生产力硬“核”发展|科技圆桌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4-18 19:11 91145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4月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有一条难以忽视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诉求,也是确保能源安全、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

4月16日至4月20日,核反应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暨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通过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先进核能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与应用,助力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封面新闻记者在会上注意到,来自中核集团、中国科学院等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核反应堆及先进核能重大基础理论和前沿科技创新进行交流和探讨,为四川发展核电产业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如何硬“核”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全球双碳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保持强劲增长。而具体到区域,四川省则具备独特优势。

“四川省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核技术研发和核装备制造大省。”谈及下一步发展规划,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表示,首先要为实现“双碳”服务,要为国家向高质量发展去服务。

作为我国首个完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也是十分耀眼的国家名片之一。对此,于俊崇指出,发展三代核能,就是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会上分享了推动核能技术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医用同位素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核医学应用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严重依赖进口,供给不稳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闫晓直言,目前,乐山正加快建设全球功率最高的医用同位素堆。项目建成后,将提升我国核医学诊断、治疗能力。预计我们是在2027年可以全面建成投产,钼-99、碘-131等医用同位素的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10万居里和2万居里,解决目前我们医用同位素受制于国外进口的瓶颈。

“从核能的角度来讲,可以深度地改变我们国家的一些产业的基本的构成,这个也是我们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和抓手。”闫晓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而在不久前,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的我国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迎来新节点,其安全级DCS系统正式发运。DCS被称为核电站的“中枢神经”,能够在核电站发生事故时紧急“刹车”,保障反应堆安全运行。

“运到海南昌江小堆的现场以后,大概在5月份,在DCS厂房具备条件以后,就将安装。”中核集团“玲龙一号”总设计师宋丹戎告诉封面新闻记者,DCS实现国产化以后,也可以降低整个核电站的成本,也完善了我们国家的供应链、产业链,为今后小堆“玲龙一号”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的国家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目前,位于海南昌江的“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已经完成了多个重要的工程节点,预计今年底将进行冷试,明年进行热试。据悉,“玲龙一号”首堆每年发电量预计达到10亿度,可满足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小型堆因为它适用于小型的电网,可以作为一个分布的能源来使用。各个居民区的用电也好,供热也好,或者是缺水地区的海水淡化也好,都可以提供相应的能源保障。”宋丹戎说。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补齐“核”技术创新短板 两大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

“中核集团高度重视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组建补齐了中核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锋表示,本次召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水平高、范围广,未来,更要主动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好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联合领域内各方集智攻关,共创未来,全面推动核科技自立自强开启新征程。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核反应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组建,旨在开展核反应堆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撑关键技术突破,解决核反应堆科研生产和工程实施中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重要技术难题,攻克核反应堆技术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促进新兴技术与核反应堆技术融合,引领核反应堆技术创新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人才、交流平台,打造核反应堆人才高地和创新研发高地,全面支撑我国核动力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

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组建,面向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国内核能优势力量,系统性解决不同先进核能系统底层的共性基础问题,支撑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升级,四代核能及新概念新质反应堆技术突破。

据记者了解,本届年会将持续至4月20日,包括开幕式、大会报告、核用耐高温SiC复合材料、核工业人工智能科学计算专题论坛等内容,学者围绕压水堆技术发展、一体化封闭式循环快堆、先进核设计数值平台、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模拟、人工智能、材料辐照等主题进行专题报告。

评论 12

  • 待我强大开挖鸡干你丫的 2024-04-19 发表于四川

    科技改变生活,核能助力绿色地球。

  • 陆家嘴宝妮 2024-04-19 发表于四川

    环保又高效,这波操作稳了!

  • 大国知识局 2024-04-19 发表于四川

    期待核能助力,解决电力紧张问题。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