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艺术史的严肃,在香氛和音乐中“邂逅”大师真迹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8-08 23:12 138046

展厅一角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欧洲艺术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大放异彩,毕加索、雷诺阿、马蒂斯……如雷贯耳的名字被写进艺术史。当这些名字来到成都,他们却试图让你“合上”艺术史的书籍,在氛围感拉满的美术馆里,来一次浪漫的“邂逅”。

8月8日下午,成都市美术馆酝酿已久的大展“远方的邂逅——意大利都灵现当代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在美术馆A开幕。本次展览首次将意大利都灵现当代美术馆馆藏引入中国,汇集了7国51位艺术大师的66件艺术珍品,在成都世运会期间为观众带来一场纵跨百年的世界级艺术盛宴。

国内首次重磅亮相

“邂逅”欧洲艺术史

本次展览为都灵现当代美术馆馆藏在我国的首次展览,精选该馆66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艺术大师的真迹精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更生动勾勒出意大利本土百年艺术的发展轨迹。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有甜瓜的静物》,雷诺阿为爱子所作的《儿子皮埃尔的肖像》,马蒂斯大道至简的《戴手链的女子》,以及莫奈描绘海岸光影的版画《岩石海岸》……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齐聚一堂,几乎构成一部立体的欧洲艺术史。

与之并置的,是莫兰迪、基里科、海耶兹、巴拉等意大利大师的佳作,还有意大利本土画派——里瓦拉画派和马基亚伊奥利画派,这些本土流派的作品鲜明地呈现了意大利艺术家们如何敏锐捕捉,并呼应时代的艺术浪潮与社会剧变,也为中国观众填补了意大利艺术史的空白。

有趣的是,展览从标题“邂逅”开始,就有意试图消解严肃的艺术史氛围,转而以更松弛的浪漫化偶遇,拉近艺术与观众的距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孙晓伟在诠释标题“邂逅”时提到:“让艺术史往后退一点点,让情感往前走一点点。”这正是对本次展陈核心主题的解答。策展团队认为,对艺术史的权威解读反而会削弱观众和艺术的关系。因此在展厅中,观众能参与到大量带有互动性、沉浸式五感体验的装置和氛围中。

“我们希望观众走进展厅不再是带着膜拜的心态来重读艺术史,而是带着一种松弛的心态,去‘邂逅’每一位艺术家。”策展人说道。

展厅中的人群

8大叙事单元调动情感

手眼耳鼻五感沉浸互动

本次展览跳出传统艺术史线性叙事的桎梏,以人类共通的八种情感——爱、童真、光影、片刻、感官、哀愁、神圣、故土为八大展览单元,串联起背后蕴藏丰富情感的画作:如海耶兹《卡罗莉娜·祖奇》中对爱人深情凝望,法托里《红脸颊》定格下纯稚的童年侧影,朱塞佩·里奇《音乐课》上稍纵即逝的弹奏瞬间,巴拉《虹彩径向交融》中变幻跃动的光影,费利切·卡索拉蒂《山上的女孩》描绘的少女心事……

《卡罗莉娜·祖奇的肖像》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 约1825年

让许多观众流连忘返的是本次展览中极有氛围感的互动方式。策展人介绍道,在嗅觉上,每个单元都有不同调香师调制的氛围香氛,牵引观众步入画中的年代和语境;听觉上,邀请独立音乐人为部分作品创作原创音乐,静待观众触发。例如在作品《音乐课》的画作前,观众只要站在特定的观赏位置等待3秒,音乐就会响起,让人仿佛化为朱塞佩画面中的一员;在触觉上,策展团队放置了许多可供触摸的画作同款模型,或是有助于理解画面的时代材料。例如在一副描绘欧洲贵族女性的图像旁,就放置有可触摸的贵族服饰材料。

《红脸颊》乔瓦尼·法托里 约1880年

不仅如此,每个单元板块的导语皆由契合的诗歌或文学段落引入: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进入“爱”的单元,在博尔赫斯“我是自己漫漫人生的每一个片刻”中步入展陈的“片刻”……墙上的二维码藏着彩蛋,光影变幻间感受史诗级的浪漫。

在展览的最后,一系列互动问答吸引观众拿起卡片和笔,留下他们的“答案”,再将卡片放置在置物架上供其他观众任意阅读,再次完成与每一个陌生人的浪漫“邂逅”。

展厅结尾处的互动架

今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作为成都市美术馆“世界经典艺术”序列的又一重要展览,在成都举办世运会之际,“远方的邂逅”让全国人民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看到西方大师真迹,更通过创新的叙事方式和沉浸式体验设计,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找到与大师对话的入口,参与一场平等、开放、有温度的艺术之旅。

本次展览展期至11月16日。

(部分图据成都市美术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