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熟悉科幻创作的人会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创作科幻小说成就最大的是工程师们。中外著名科幻作家诸如阿瑟·克拉克、海因莱因、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都是工程师出身。在1980年代,中国科幻的崛起和兴盛,就与中国工程师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工程师科幻小说”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飞跃。
宇宙中的吟游诗人
以工程的艺术诠释对人类的热爱
工程师出身的小说家刘慈欣,自己也很喜欢看工程师写的小说。他曾透露,自己最为喜爱的就是“工程师科幻小说”。近日,刘慈欣主编的一本工程师科幻小说集《宇宙工程师之歌》,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联合出版。书中收录了十余位中国实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向读者系统展现中国工程师科幻的全貌,并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硬核科幻”的风采与魅力。其中收入的《地火》《勇士号冲向台风》《多加零》等多篇作品为银河奖和冷湖科幻奖获奖作品。从这些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工程师不仅是伟大的建设者,更是宇宙中的吟游诗人,他们以精确的计算表达对宇宙的敬畏,以工程的艺术诠释对人类的热爱。
《宇宙工程师之歌》(出版方供图)
10月21日上午,刘慈欣将携该新书亮相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现场,与科幻作家江波、陈梓钧,以及资深科幻编辑刘维佳一起展开分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波、陈梓钧都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理科生、青年科幻作家。陈梓钧2020年毕业于清华航空航天学院工程力学系,获空气动力学博士学位。
刘慈欣的小说《地火》被业内称为“工程师科幻的最高境界”:不仅用文学表现了一项宏伟的工程,还在人物塑造和感情描写方面,非常卓越,称得上是工程师科幻小说的最佳创作范例。当他们聊起工程师科幻,将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令人期待。
身为该书主编的刘慈欣在序言中写道:“编选《宇宙工程师之歌》这本科幻小说选集,目的是展现完美形态的中国工程师科幻小说。选集中的原创科幻小说,都非常注重艺术感染力,题材都相对宏大,气势恢弘,读后令人震撼,有的完全可以拍成科幻大片。”
虽然当前的科幻文学理论中,并无“工程师科幻小说”的正式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工程师科幻小说”在科幻领域中的“元老”地位。在十九世纪科幻这一概念最初成型时,它就已经与大工程和工程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巨大、宏伟而复杂的人造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科幻”这一概念的具象化。
如何写好“工程师科幻小说”?
刘慈欣:需要更强健和犀利的想象力
据八光分文化创始人杨枫介绍,《宇宙工程师之歌》编选思路中的“工程师科幻小说”,主要是指叙事核心围绕工程技术(太空工程、生物工程等)问题展开,以展现工程与科技之美为主的硬核科幻小说。总体来看,“工程师科幻小说”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人们印象中的“硬科幻小说”。多以演绎某种宏伟工程为小说的主题与核心,小说情节围绕着技术难题的解决展开,主人公往往需要运用工程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而且有趣的是,创作者大多就是工程师。
刘慈欣在《宇宙工程师之歌》的序言里,是这样阐述“工程师科幻小说”:“这样的科幻小说具有明显的建构性,同样是创造想象世界,它们却不是用想象力的大笔一挥而就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用科技的和理性的一砖一瓦去建设它,坚实地放好下面的一块砖,再去放上面一块,这样的叙事看上去缺乏幻想的空灵和跳跃,其实需要更为强健和犀利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世界,更具有真实的质感,像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现实和历史。”
评论 1
达州大竹县中华镇马龙村第一书记 2023-10-19 发表于四川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