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第一座高速公路隧道是哪一座吗?
它就是由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分院设计的成渝高速龙泉山隧道。自1986年创立以来,该院已累计完成公路隧道设计2260余座,近3600公里,项目遍布四川全部21个市州和国内10余个省区。
看团队
超半数多名成员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等个人荣誉称号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分院创立于1986年,是国内省级交通设计院中最早成立的公路隧道专业设计机构,也是四川交通系统首个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团队(以下简称“团队”)。
团队合照
团队现有职工40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3人,高级工程师1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8人,多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青城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个人荣誉称号,是一个文化程度高、人员素质强、专业搭配合理、技术过硬、核心竞争力强的公路隧道勘察、设计和科研团队。
团队获得的表彰
团队获得的表彰
看作品
创造多项工程纪录 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
团队在国内10余个省区以及四川省全部21个市州,已累计完成公路隧道设计2260余座,总里程近3600km,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且创造工程纪录的作品。
在全国已建、在建8km以上的110座超特长公路隧道中,该团队独立完成勘察设计28座,占比超25%;全国已建、在建海拔2500m以上超特长公路隧道共计20座,团队独立完成设计11座,占比55%,树立了首屈一指的领先地位。
泥巴山隧道
米仓山隧道
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斩获国内外设计大奖。例如,雀儿山隧道于2018年荣获国际隧道协会(ITA)年度工程大奖,是我国公路隧道首次荣获这一国际顶级大奖;华蓥山隧道、雅西高速、雀儿山隧道、二郎山隧道先后获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华蓥山隧道、雀儿山隧道、二郎山隧道、米仓山隧道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其他设计成果获省部级勘察设计一等奖30余项。
雀儿山隧道
雀儿山隧道获詹天佑奖
雀儿山隧道获国际ITA年度隧道工程奖(公路行业全国首个)
例如,国内第一座高速公路隧道——成渝高速龙泉山隧道,国内第三、第四长隧道——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隧道、米仓山隧道;世界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海拔4380m的雀儿山隧道;国内最长高海拔公路隧道——巴朗山隧道;国内最长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隧道——折多山隧道、雪山梁隧道;国内首个TBM掘进施工隧道—大凉山1号隧道;世界首座引水自发电隧道—二郎山隧道。
二郎山隧道
二郎山隧道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看技术
坚持科技创新 攻克恶劣复杂条件下长大公路隧道难题
受四川复杂地形地貌影响,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面临“五高、四极、三多、二大、一转换”难题。五高指高海拔、高寒、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隧线比;四极指隧址区不良地质极发育、生态环境极脆弱、地表构建筑物环境极复杂、防灾救援难度极大;三多指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转换工序多、洞室之间交叉口多、近接既有隧道施工多;二大指隧道埋深大、隧道开挖断面大;一转换指隧道开挖工法从单一钻爆法逐步转换到钻爆法与TBM法、机械掘进机法等相结合。
公路隧道数字化设计平台部分功能展示
面对如此复杂的现状,团队坚持科技创新,依托30余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在公路隧道数字化设计技术、高海拔隧道建设技术、公路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公路隧道抗震减震技术、复杂地质公路隧道风险控制技术、超特长隧道防灾救援与节能技术以及TBM高效掘进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形成了超长深埋高风险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攻克了高海拔公路隧道建设、超特长公路隧道防灾救援等世界级难题,荣获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十大技术突破”称号。
利用斜井引水发电及高位消防水池图
团队研发了基于数字地球+BIM+GIS等信息技术构建的公路隧道数字化设计平台,实现了各专业实时共享数据、信息,协同完成设计,破解了设计人员在不同平台、不同标准和不同环境下信息交流难题,极大提升了设计效率。
依托大凉山1号隧道、折多山隧道等一大批超特长公路隧道科研与设计经验,团队解决了超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防灾与应急救援关键问题。
大凉山1号隧道TBM施工现场照片
团队还创建了公路隧道海拔高度分级标准,建立了季节性冻土区公路隧道防冻保温隔热技术与设计方法,提出了高海拔公路隧道通风、供氧技术标准,解决了高海拔公路隧道结构防冻和施工人员健康保障问题。
团队首次制定了瓦斯隧道等级指标,创立了公路瓦斯隧道成套技术体系和规范,研发了大断面瓦斯隧道水力化增透防突揭煤技术与装备,形成了公路瓦斯隧道分级安全防控与经济高效建设技术,解决了公路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该团队还创建了高烈度地震区隧道三区段抗震设防新体系,建立了三区段地震动力响应计算方法与抗震减震综合对策,形成了强震频发区隧道三区段抗震减灾关键技术,解决了强震区隧道抗震减震问题。
该团队首创了公路隧道TBM选型技术路线与标准,研发了“平导TBM法+主洞钻爆法”的三洞建设模式,将TBM应用于西南地区在建的最长公路隧道—大凉山1号隧道和国内最长二级公路隧道—G351线夹金山隧道,有效解决了公路隧道仍主要采用人工钻爆法施工导致的施工高风险问题。
此外,在隧道岩爆智能调控、软岩大变形处治、隧道综合地质勘察、隧道地下水环境评价等方面,该团队也构建了相关技术标准。
西香高速全地下互通示意图
看成果
参与编制10余部规范 获科技进步奖20余项
依托丰富的成果,该团队主持和参与了《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设计细则》、《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等10余部行业和地方规范、规程、指南编制。
此外,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授权专利近100项,出版各类学术专著近20册,发表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研究形成了隧道大变形防控与高效施工、深埋隧道高能量岩爆防控等技术体系,攻克了高海拔公路隧道建设、超特长公路隧道防灾救援等世界级难题,创新技术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支撑了众多高寒高海拔超特长隧道建设与运营,为青藏高原地区国家战略大通道提供了技术储备。
评论 14
刘家吉吉 2025-04-24 发表于四川
祖国建设越来越好了
婷婷玉立8 2025-04-24 发表于四川
没想到这个团队这么强
奔小胖_ 2025-04-24 发表于四川
为中国基建狂魔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