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波 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摄影报道
12月22日,是中国传统农历的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作为四时八节之一,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而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对于老成都人而言,冬至这一天,又会如何度过呢?一起来听听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摆一摆“老成都人的冬至”龙门阵。
成都民俗学家刘孝昌
“冬至这天,老成都人时兴祭祖,要杀猪、腌腊肉香肠,按照成都人的习俗,把清明祭祀叫野祭,而冬至叫做家祭,主要在家祭祀家神和列祖列宗。”刘孝昌介绍,在冬至这一天祭祀祖先时,还要烧钱纸、烧寒衣,当然还要供上三牲:刀头、鸡、鱼以及水酒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
冬至这一天,离过年日子也不远了,是杀年猪、腌肉的好日子,成都人认为冬至这天腌的肉不会坏、不蛤口、放的时间长,家家户户屋檐下、灶头上都挂起一串串的腊肉,被柴烟熏得黢黑。冬至前后还是成都人做腌菜的好时期,腌莲花白、白菜、青菜,晒得红白萝卜干,更是日后成都人可口的家常小菜。
冬至的老成都还时兴吃狗肉、喝羊肉汤,据说这个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爱犬人士的增多,狗肉已经远离了人们的餐桌。现代的成都人冬至这天更偏爱喝羊肉汤。
成都的小关庙一带的羊肉汤锅铺都还保留着传统的烹制方法:在门前设上大锅大灶,大土灶上面锅盖锅,有时能让整羊都煮进去。店外摆着羊肉木架,木架上挂着几只全羊,成都羊肉汤铺的美味秘诀在于选用成都土生土长的麻羊,这可是成都地区养殖上千年来的优质畜产品,皮薄肉嫩羊肉的膻气少。
老成都的羊肉汤锅分两种,一种是羊肉汤,一种是羊杂汤。羊杂汤里面的羊杂碎只有羊肠、羊肺与羊肝,羊心是要留给老主顾的,成都人吃羊心也是别有一套,先将羊心切成片后再放点香油、盐巴、芫荽等调料。羊肉汤中除了羊肉还要加上秘制的香料,羊肉的最佳拍档生姜和大葱大把大把地往锅中撒,陈皮、草果、山奈、山楂、当归等其他香料也必不可少,有时还放几节红甘蔗在大锅里。一碗雪白的羊肉汤盛出来,撒一小搓盐更能激发滚烫的羊肉汤散发出冲鼻子的香。
昔日,成都有首大人娃娃都耳熟能详的歌谣叫《九九歌》,又叫《数九歌》唱道:“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袒;九九八十一,庄家汉在田中立。”刘孝昌介绍,成都人,特别是娃娃们在冬日时节有着特别的消遣——填画《九九消寒图》。雕版印刷在老成都曾经十分风行,每到冬至前后,在卧龙桥一带大大小小的印书铺都会在门口放上一张小桌,上售各色《九九消寒图》,这些消寒图设计精巧都很有雅趣,给漫长枯寂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情趣。
冬至节还有成都城乡采冬桑叶的习俗,成都城郊历来无论农村还是城里人,在冬至前后几日都忙到采摘桑叶当茶饮用,冬至采摘的桑叶叫冬桑叶或霜桑叶,桑叶性寒味苦、甘,有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昔日冬至这一天老成都人还时兴拜冬至,不忘相互祝贺,无论是生意人还是师生相见之时都要说几句吉祥之言,祝来年安康,说福道喜。冬至前后,还时兴兴学修塾的义举活动,族长或当地士绅有钱人捐钱捐物,把祠堂和破庙修葺一新作为教室,供附近的娃娃们前来就学读书,这也是老成都冬至的传统习俗。
评论 15
起步 2023-12-24 发表于四川
厉害了
起步 2023-12-24 发表于四川
牛
起步 2023-12-24 发表于四川
jic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