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今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比较热门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四川省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在积极推进建设,也在西部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四川建成5G基站数量居全国第6,在用数据中心近90个。
为了进一步加快四川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将实施9大工程22项重大任务。
10月22日下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昕,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皮亦鸣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解读《行动方案》,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背景
“新基建”成为最热焦点
虽然近年来,“新基建”一词成为新闻、资讯、报刊上的常客,但什么是新型基础设施呢?事实上,这是不少网友共同的疑问。
“所谓新型基础设施,指的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访谈伊始,杨昕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目前,四川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那么印发《行动方案》是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呢?
对此,杨昕表示,从2018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渐的成为政府、行业、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新型基础设施更是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仅今年2月至3月,国家层面就5次作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部署安排。
特别是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样,四川也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3月份,省委彭清华书记等省领导就对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基建”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发改委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3月中旬就启动了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前期已由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内容
实施9大工程22项重大任务
此次四川印发《行动方案》,布局“新基建”,显然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访谈中,杨昕也对《行动方案》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解读。
“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3个部分。在‘总体要求’部分,我们提出了建设原则和基本思路。”杨昕说,原则就是要坚持“创新引领、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安全高效”,基本思路就是要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同时,《行动方案》还明确了建设目标,到2022年底,要基本建成技术先进、高效协同、天地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要深度融入交通、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全省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0万架以上,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打造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超过20个,车路协同示范线路达到3条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万个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个、产业技术创新设施600个以上。
在“重点任务”部分,主要是聚焦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3大方面,主要实施通信网络设施规模化组网、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布局完善前瞻引领的创新基础设施等9个重点工程,全域部署建设5G网络、数字市政基础设施升级、全力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等22项重点任务。在“保障”措施部分,主要是从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技术攻关、统筹有序实施3个方面,重点明确了有关组织保障措施。
》特点
三个“突出”展现方案意义
从明面上来看,《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可以归结为9大工程22项重大任务。那么该方案背后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针对这一问题,在访谈中,杨昕也做出了详细解答。
“从方案总体情况来看,有3个特点。”杨昕说,即突出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前沿领域超前布局、分层分类统筹推进。
首先是突出重点领域加快建设。杨昕表示,重点领域包括5G网络、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算力体系等领域,方案明确,要紧盯这些领域,突出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规模化部署、集约建设,全力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高效协同体系,打造核心信息基础设施枢纽。
其次是突出前沿领域超前布局。《行动方案》中提出,要瞄准世界前沿科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四川实际,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具体讲就是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争取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加快建设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等。
最后是突出分层分类统筹推进。杨昕介绍,《行动方案》紧扣省委“一干多支”战略部署,聚焦信息、融合、创新3个方面,突出技术研发、应用创新、产业带动,注重“干支”联动和区域协同,具体推进上,注重分类施策、分批推进、分步实施,确保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高标高质高效。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