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深镜|微信回复“OK”成被告 表情符号能否作为“呈堂证供”?法官解读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6-26 21:17 109838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6月23日,江西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题为《回了个“OK”,江西一男子成了被告》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中提到,因为一个“OK”表情包,一起债务纠纷的当事人被告上法庭,而原因是这个“OK”表情包是在表达某种肯定或者认可的意思。

记者梳理发现,围绕表情符号引发的纠纷,这并非首次。表情符号能否作为“呈堂证供”?许多人开始担心,是不是聊天过程中不能随便用表情包了?接下来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6月26日,结合表情符号的证明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了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四级高级法官陈晓。她告诉记者,对于表明态度的关键信息应尽量使用文字形式进行表达,避免造成误会和纠纷。

01

微信回复“OK”手势的表情

吃了官司

江西法院发布的内容显示,2022年12月22日,郭某某在微信上与刘某云商量其子刘某伟借款的还款事宜,郭某某发微信消息要求刘某云成为其子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对此,刘某云于12月24日回了一个“OK”手势的微信表情。

江西法院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

后因借款人并未偿还有关欠款,郭某某于2023年1月6日,将刘某伟(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其父亲刘某云以逾期未归还债务为由,一同告上了法院,要求其承担本金159118.4元和利息7907.88元的还款责任。

法院审理过程中,原告郭某某提出了刘某云作为刘某伟债务担保人的事实,刘某云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其回复“OK”手势的微信表情是在两三天后,没有义务偿还其子刘某伟向原告郭某某借的欠款。

江西省定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刘某云对原告要求其作为被告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的微信消息回复“OK”手势的微信表情,表明其同意作为此笔债务的担保人,其有义务在被告刘某伟逾期未偿还借款时承担借款偿还责任。最终,双方同意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刘某云与被告刘某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并在约定期限内偿还原告郭某某相关借款。

02

表情符号官司不少

最近几年逐年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围绕表情符号引发的争议,这并非首次。此前,“微信表情符号写入判决”就曾登上热搜,引起网友讨论。

记者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2018年以来,全国共有上百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其中2018年8件、2019年23件、2020年66件、2021年61件,增幅明显。

有观点认为,表情符号的本质是一种语言表达,其诞生过程也是新符号文本的创造过程。而在法庭具体的审判场景之中,对涉及表情符号的具体对话场景要具体分析,包括对表情符号在具体场景之中内涵的延展以及所要表达含义的解读,都要为双方留出充分的质证时间,以保障表情符号作为“呈堂证供的公平性”。

03

“互联网法官”提醒:

表达真实意思、关键信息

尽量用文字形式

表情符号能否作为“呈堂证供”?人们还能愉快聊天吗?6月26日,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四级高级法官陈晓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具体的审判实践中,她们发现,近年来以微信聊天表情符号作为证据和部分定案依据的案件确实增幅明显。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作为一款聊天软件,其主要的功能包括文字聊天、表情包、微信朋友圈、微信支付等,这些功能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沟通和交流方式。但表情符号的证明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根据民事案件证据的“高度盖然性”审核认定规则,法官往往也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全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

回复“🌞”“💣”啥意思?都曾惹起纠纷。

陈晓告诉记者,首先,因微信表情符号的含义解读具有主观性,缺乏统一标准,具体案件中难以精准“表达”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她举了多个例子,比如,房屋租赁纠纷案中,承租方刘某某在租赁期满后,面对出租方提出加租意愿,既不表示继续承租,也不表示搬离案涉房屋,只是回复了一个“太阳”表情符号,后双方就该表情是否代表达成加租金额合意产生分歧。

在某个人格权纠纷案中,被告马某某通过微信向原告刘某某发送了多个“炸弹”的表情符号表达情绪,刘某某认为该表情系人身威胁之意,于是诉至法院要求马某某进行赔礼道歉。

在某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卖方将未结算款项明细通过微信发送给买方,买方仅回复“别说话”表情符号,一审法院认为买方未对结算款项进行确认,遂驳回卖方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则认为买方既未予回复也未否认,应视为对卖方主张的默认,对一审判决进行了改判。

表情符号究竟是辅助表达情感和想法的可视化图像,还是构成证据规则意义上的“承诺”或“自认”,也需要在个案中具体认定。如:广州中院在一起仓储合同纠纷案中认为,不能仅凭表情符号而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故没有认定当事人发送的“OK”表情系同意之意;而江西定南县法院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则认为,根据聊天语境,当事人发送的“OK”表情符号应视为对对方提出担保人意思表示的同意,并据此作出裁判。

陈晓说,微信表情包性质上属于电子数据证据,首先应当符合证据规定中有关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的前提,重点是电子数据当事人身份的识别,如果当事人不证明相应的微信号归属相应当事人所有并使用,则无法确认聊天表情包与案件主张事实存在关联,导致法官无法采信。

评论 5

  • 苏记说事 2023-06-27 发表于四川

    不要乱用

  • 李玉泉 2023-06-27 发表于四川

    不能乱用

  • 李玉泉 2023-06-27 发表于四川

    谨慎聊天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