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杜甫为成都的春天写过《春夜喜雨》。一千多年后的又一个春天,我们在听封讲堂,听阿来讲杜诗里的成都。由封面新闻打造的听封讲堂“当阿来遇上杜甫”,其核心内容来自阿来系列讲座——“杜甫成都诗”,这是阿来在阿来书房开设的个人精品系列讲座,将以杜甫诗歌为主线,对成都文化、古诗词进行深入讲解。第三十一期内容:在草堂居住的时候,杜甫多次出游,写了很多描写景物的诗。但是这些诗,在描述景物的背后,蕴含着他自己的情感起伏和对社会万象的观察和思考。作为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用他高超的写作技艺,对生活过的地方,见到的人,经历过的事情,观察到的社会万象,给予精彩的描摹、呈现,留下不朽的诗篇。后世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文学的审美感受,又能看到唐代社会风貌和当时世道人心的诸多细节。比如杜甫在《出郭》中写到“盐井”,这也提醒我们,蜀地之所以能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不只因为有都江堰,盐、铜、铁,这些战略物质的存在,对蜀地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公元795年,诗人杜甫从甘肃同谷县出发,历经坎坷抵达成都,找到了可以暂避风雨的安身之所。从此,杜甫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成都滋养了杜甫很多优秀诗歌的生长,杜诗也为这座古城的历史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笔。作为一名在成都生活、工作多年的当代优秀作家,阿来痴爱杜诗,是杜甫的“迷弟”。在他的文章或者演讲中,均能看出他对杜甫的诗句信手拈来。2022年春天,封面新闻推出听封讲堂——“当阿来遇上杜甫”。在这里,阿来将以杜甫诗歌为主线,对成都文化、古诗词进行深入讲解。让我们跟随阿来的声音一起穿越千年岁月,回到大唐,品味“杜诗”里的成都。
记者:张杰 主讲:阿来 主持人:莫凡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