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废”循环利用 四川金象书写ESG标杆企业进阶之路|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6-30 19:10 121873

封面新闻记者朱宁

在化工领域,“三废”排放是所有企业的红线,而有一家化工企业却能够做到基本做到“零废”,凭此出圈。

6月30日,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金象”)获得“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活动“ 2024四川ESG标杆企业”殊荣。

活动现场

为何川金象能够获此殊荣?原因就在于其每生产一吨三聚氰胺,川金象的能耗折合成标煤不到450公斤;每万吨产品的投资额度,金象也大幅低于同技术类型的国际平均水平。

让“三废”在循环利用中充分发挥价值

川金象始建于1970年,历经五十多年的辛勤耕耘,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天然气化工产业集团。以生产销售新型化肥、化工原料、高端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等为主营业务。

金象化工的核心产品包括三聚氰胺、硝基复合肥、硝酸铵、浓硝酸、双氧水等,其中三聚氰胺的产能和产量位居全球首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年产30万吨氰胺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坚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并拥有全球唯一的第五代气相淬冷技术和全球首套10万吨级绿色氨碳分离技术。

环保达标是化工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命脉。传统企业为实现生产排放合规,往往需大量投入环保设备,这无疑大幅增加了运营成本。然而,四川金象另辟蹊径,通过引入尖端生产设备、创新工艺流程,对生产全链条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显著降低了资源消耗,还成功将生产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有效压缩了生产成本。

金象技术人员对记者表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天然气不仅是三聚氰胺生产的关键原料,更是整个生产体系的根基。四川金象采用中空纤维膜氢回收等前沿技术,使天然气在生产线上经过多道工序,最终转化为双氧水、氨水、液氨等多种化工产品。“这些产品线间形成了有机的上下游关系,例如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摇身一变成为硝酸生产的重要原料;而硝化反应产生的氮元素,则被重新利用于尿素生产。”该技术人员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真正实现了“废水、废渣、废液”零产生,让“三废”在循环利用中充分发挥价值,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达成了节能、减排、减污、增效的多重目标。

从单一生产线升级为循环“生产圈”,四川金象将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数据显示,每生产一吨三聚氰胺,金象的能耗折合成标准煤不足450公斤;在投资强度方面,每万吨产品的投资额远低于同类国际技术水平;在绿色生产领域,企业基本实现“零废弃物排放”,同时还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生产水平。

捐资1000万元设立

全国最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基金

近年来,四川把高价值专利培育作为激活创新原动力的首要课题,作为提升全省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记者了解道,针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印发了支持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的政策文件,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机制。

四川金象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目前全国最大、四川省唯一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基金,牵头成立了眉山市知识产权协会并担任会长单位,助力地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该笔援助基金主要是为眉山市受到知识产权侵权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法律援助、诉讼支持和资金帮扶,体现了公益性、互助性。”四川金象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川金象同时与四川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眉山市知识产权协会等单位举办主题研讨会,从建立专利转化数据库、细分领域开展精准的供需对接、建立知识产权交易联盟打破区域限制、发挥市场功能作用等方面开展讨论研究,形成“知识产权要边保护边转化,在保护中实现转化”的共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