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举行闭幕仪式。现场,在第十八届文华奖颁奖活动中,川剧《梦回东坡》成功斩获第十八届文华奖剧目奖。这一荣誉的背后,不仅彰显了作品的艺术高度,更是老一辈艺术家对青年川剧人“传帮带”精神的生动体现。其中,就包括该剧艺术总监,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陈智林对青年演员们的“托举”。
![]()
主创团队合影
![]()
荣誉证书
“文华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熟的艺术家的赛道,为什么这次我会有意识地让这帮年轻人‘闯’进来?因为我第一次得梅花奖的时候,也才20多岁。”在陈智林看来,青年演员早就应该进入文华奖这一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的评选舞台。“这个赛道会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自信,在精益求精中提升他们的意识高度,上升他们的文化感悟。”
![]()
陈智林
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陈智林坦言,获奖结果公布前自己十分紧张,如今心愿达成,他最开心的是看到青年一代接稳了川剧的“接力棒”,并强调青年演员的成长才是此次参加文华奖角逐的最大收获。“一个院团的发展就像接力赛,没有前人的铺垫和团队的协作,单人跑得再远也有限。这次演出青年演员挑大梁,成功获得文华奖,就是想给他们搭建‘居住点’‘创作点’和‘传承点’,推动川剧艺术的发展。”
![]()
川剧《梦回东坡》演出照
![]()
川剧《梦回东坡》演出照
从领衔主演“苏东坡”,到力推青年演员挑大梁,从剧目巡演全国到人才体系的系统构建,陈智林始终以“托举”之姿培育川剧新人,让传统川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我们对年轻人的培养,也是为了让我们四川的文化事业更加有序、更加辉煌!”
![]()
陈智林曾领衔主演《梦回东坡》
![]()
陈智林版“苏东坡”
为了让青年演员快速成长,陈智林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深入日常排练,极为细致地指导青年演员的唱念做打。封面新闻记者多次在四川省川剧院排练现场目睹,他从吐字发音到肢体动作,从行走姿态到表情把控,再到演员间的对手戏互动,事无巨细,将川剧美学精髓倾囊相授。
![]()
川剧《梦回东坡》演出照
“教学和学习要相得益彰,不‘踩假水’(四川方言,意为敷衍),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实力。”陈智林笑言,“我甚至担心会‘得罪’我的学生,是不是我对他们要求过于严格了,但我坚信,时间和未来的结果会证明一切。这般严苛并非出于自我,而是源于让川剧事业有序发展的初心。”
![]()
川剧《梦回东坡》演出照
在他的引领下,四川省川剧院的青年演员们从最初的青涩生疏,到巡演时的收放自如,再到在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舞台上实现完美蜕变。苏东坡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惠州造桥、儋州化民,以及他与王闰之的爱情故事,通过地道的川剧语汇得以精准呈现,深受观众与专家评审的好评。
![]()
川剧《梦回东坡》演出照
此次《梦回东坡》成功摘得第十八届文华大奖,更是对川剧“老带新”“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一台戏的成功,靠的是所有人的‘拧成一股绳’。”陈智林表示,“树立了目标,自己先做到,大家自然跟着学。”未来,他会继续以身作则,为川剧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据四川省川剧院
评论 2
啊酷小屋 2025-11-05 发表于四川
四川用作品证明,扎根巴蜀文化土壤,就能开出最有生命力的艺术之花
邓凯文2025 2025-11-04 发表于河北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