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5日01时39分在上海青浦区(北纬31.07度,东经121.09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据上海市地震局发布的信息:震中5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860人/平方公里,人口约6.8万人。震中1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1500人/平方公里,人口约48万人。震中2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约1700人/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人。截至目前,未接到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的报告。
据悉,震中50公里范围内未发生过5.0级以上地震。震级最大、时间最近的3.0级以上地震是1991年02月17日的上海青浦3.0级地震,距震中4公里,未造成人员伤亡。震级相近的地震3级以上1次,这些地震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上海为什么会发生地震?3.1级地震上热搜,为什么很多当地人有震感?6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兵伟。

罕见:属超大城市直下型地震
封面新闻:关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有哪几个关键信息?请您给我们深度剖析一下。
田兵伟:关键信息包括:时间(6月15日01时39分),地震的时间往往会决定灾情的大小,凌晨时间大部分处于睡眠状态、反应行动迟缓,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致使夜间地震造成较大影响。
地点(上海青浦区,北纬31.07度,东经121.09度)、地震发生的地点也是其孕灾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性也会影响灾情的大小。从地点来看是属于超大城市直下型地震,地震发生后的社会影响较大,关注度高。
震级(3.1级),地震的震级表示释放能量的大小,3.1级属于有感地震,尚未达到破坏性地震 。
震源深度(8公里),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则震感越强,烈度越大,影响和破坏也就越大。

为何震感明显?
封面新闻:这次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未来会不会发生余震?
田兵伟:本次地震属于一个天然的浅源有感地震,孤立型的天然地震相对较为罕见,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公里,地震能量释放在相对较浅的地壳部分,地壳处于较薄的状态,地震波容易向周围传播,可能导致余震的出现。但是,由于本次地震震级较小,目前未监测到余震,也不排除是一次性完成能量释放的孤立型地震。
封面新闻:3.1级地震的震感照理说应该不算强烈,但是为什么不少人反映震感强烈?
田兵伟:尽管3.1级地震的震级不算强烈,但地震的震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所在楼层和环境噪声等。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公里,且发生在比较安静的凌晨,而上海市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高楼林立也会带来土地沉降等因素,可能导致地震波传播扩散的情况。

三百年以来上海境内最强烈的一次地震
封面新闻:从历史地震活动来看,截至目前,上海地区发生过的最大的地震是几级?
田兵伟:根据历史记载,上海本地在明天启四年(1624年)出现过唯一一次破坏性地震,震级为4.8级。即1624年9月1日,震中(原南市区范围内,北纬31.2°,东经121.5°)发生了4.8级地震。这次地震是至今以来上海境内最强烈的一次地震,上海本地没有发生过更大的地震,给上海造成一定震害的主要都是邻近区域较强地震所波及。
封面新闻:这次地震为什么罕见?
田兵伟:虽然,从区域地质构造的角度,上海市位于扬子准板块和华北板块交界区域,是扬子准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过渡带,分布着多条活动地震断层。但是,上海市属于我国地震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度弱、频度低的地区之一,本地发生直下地震也较为罕见。同时也要注意,当前我们无法精准预测预报地震,应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提升,为地震应急做好充分准备。
评论 12
姚茂强 2023-06-22 发表于四川
好
金口河区新乐村第一书记王六波 2023-06-17 发表于四川
震级不高。
荣华村第一书记-杜春奇 2023-06-17 发表于四川
已经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