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四川达州农机装备产业快速崛起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9-26 15:16 84436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9月25日至26日,四川达州迎来一场关乎农业机械未来的盛会——加快中试熟化推进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这里举行。

这不仅是一次农机装备行业的盛会,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解决丘陵山区“无机可用、有机难用、无人种地”难题的智慧碰撞。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以及农机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代表齐聚一堂,既为达州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把脉,也为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革命寻找方向。

与会人员深入产业园区调研。曾业 摄

破解世界性难题

丘陵山区先行先试获肯定

“无机可用、有机难用、无人种地”,在丘陵山区,这一长期困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进程的世界性难题该如何破解,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

“坡度超过10度会不会侧翻?”“电动三轮车的电池也可以给这台机器用吗?”“哪怕是‘巴掌田’,机器也能进去作业?”现场会设置的农机展示环节,与会人员不停抛出各种问题,技术人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履带式中型农机可原地掉头、电动遥控农机可换电池、可载重800公斤的无人机吊运微型农机……现场展示的不少“黑科技”备受关注。

与会人员集中观摩调研。曾业 摄

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5%,在西南地区和四川省占比更高,但丘陵山区农机企业、农机规上企业市场占比较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3%,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突出短板。在此背景下,与会各方代表共同为破解这一难题走访调研、出谋划策,助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发展。

四川肩负着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使命。省委、省政府高位引领,将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和研发制造基地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补齐农机装备短板,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体系。达州市委、市政府勇担重任,成立工作专班,出台专项支持措施,大力支持达川建设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高地。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达州市达川区主动作为,先行先试,聘请专业团队编制规划,高标准打造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园区建设高效推进,短短一年时间,农机生产制造基地、中试应用基地等“两基地五中心”建成投用,多家企业落地投产,发展势头强劲。

刚下线的“达州造”山地拖拉机。曾业 摄

产业园内的智能农机组装生产线。曾业 摄

当前,达州市达川区正在加快建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展示体验中心,建成后预计年接待研学、考察团队5万人次。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无人化发展,力争招引北京水木九天、华力创通等智能机头部企业,打造清洁智慧农机装备园,狠抓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达州农机走向全国,以达州农机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四川达州大胆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作为此次会议的考察点之一,其建设成果备受关注,得到与会人员充分肯定。

“达州造”农机展示坡地作业能力。曾业 摄

做强园区建体系

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绘蓝图

作为农业大市,四川达州粮食总产连续12年排名全省第一,用全省8.2%的耕地面积,贡献了全省9.1%的粮食产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1.1万亩,规模稳居全省第二。

这些基础,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创造了条件——“全国首家、西南唯一”的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被寄予厚望。为此,达州不仅建立市领导联系园区工作机制,还推出18条专项支持措施,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发放农机消费券,全方位支持达川建设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高地。达川区则紧密围绕现实需求和上级部署,聘请陈学庚、赵春江等院士团队以及南京农机研究所、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的专业力量主导编制规划。

无人机展示微型农机空中吊运。曾业 摄

按照“独立成园、专业运营”的发展思路,园区现已明确“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发展定位,精心布局“两基地、五中心”的发展格局,确立“整机制造+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高标准打造集“产、学、研、推、用”于一体的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绘制出一幅宏伟蓝图。

借助园区这一平台,达川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瞄准丘陵山区农机实地作业难题,与陈学庚院士团队、南京农机研究所、西华大学等院校团队紧密合作,构建“企业+院校+地方”协同发力的技术攻关模式,成功申报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性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研发的产品有效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同时,达川区还坚持以产业配套为基础,实现中试推广一体化,建成500亩中试基地和全省唯一农机鉴定分中心,建立“1+5+N”农事服务体系,成功打通“中试-鉴定一推广”产业生态圈,确保农机产品中试不出园、鉴定就地办、推广加速跑。人才培养方面,成立丘区农机装备产业学院,建立农机人才实训基地,开设现代农机装备应用技术、数字设计与制造技术两个专业,推行“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职教模式,举办农机手培训班、技能大赛,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产业工人,开展实践教学20期,培养专业农机手500名,培养车工超100名。

达州制造的遥控新能源微型农机。曾业 摄

“我们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充分利用吉峰科技等龙头企业的销售渠道,全力拓展销售网络。”园区负责人介绍,他们组织园区企业积极参加推介会、展销会等销售活动,加强与广安、重庆等地的合作,现已将销售半径拓展到西南5省份12市,部分产品远销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等5国,举办新品发布会30场次,有效推动产业与市场深度融合。

评论 6

  • 苏记说事 2025-09-27 发表于四川

  • 别用你的长相给我出难题2224408 2025-09-27 发表于四川

    四川肩负着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使命

  • 10楼打冰 2025-09-27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