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星堆文化研究 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广汉举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1-01 18:34 111670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活动主办方供图

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南地区先秦时期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

10月29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中共德阳市委主办的“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广汉市举行。研讨会的召开,旨在更深入研究三星堆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将挖掘三星堆文化内涵,深入认识巴蜀文明、中华文明的学术研讨,通过本次研讨会带动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走向更加深入、更加广阔的层次和境界。

学术研讨会现场

把四川历史文化研究作为立院之本

四川省社科院将三星堆研究作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深化三星堆文化研究,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使命担当。早在今年3月,四川省社科院专门成立了“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力争在三星堆和古蜀文明研究方面做一些工作。

“研究三星堆既是分内的事,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研讨会上,四川省社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四川省社科院的历史文化研究起步早、队伍强、成果多,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院明确了“立足四川、研究四川、服务四川”的发展定位,把四川历史文化研究作为立院之本,尤其是把三星堆研究作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以后,积极构建研究体系,根据三星堆文化资源和特征,围绕八个方向系统谋划和构建研究体系,分步实施、快速推进。同时积极搭建立体平台,统筹全院和全省研究资源,构建形成“一中心、一会、一刊、一论坛”的立体性学术平台体系。其中,一中心就是“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一会就是拟成立“四川省三星堆文化研究会”,一刊就是提升社科院核心期刊《中华文化论坛》的办刊质量,一论坛就是定期举办“中华文化天府论坛”。

今年,中华文化天府论坛第一次举办就把主题聚焦在“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邀请国内考古学、历史学、传播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和知名学者,对这个四川历史文化的最大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深刻地揭示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演进脉络和文化特质,为努力构建中华文明的完整图景贡献力量。

学术研讨会

三星堆研究学术盛会

数十位顶尖学者齐聚 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的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青铜器群是古蜀文明的生动注脚,同时也是整体性研究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年来,三星堆考古捷报频传,每一次阶段性进展,都能吸引世人目光,成为当仁不让的考古界“顶流”。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众多前所未见的器物,为探源古蜀文明提供了绝佳的研究素材。

截至今年9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15109件,近完整器4060件。考古发掘成果表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内多件出土器物或可跨坑拼合,或可证实多座祭祀坑形成于同一时期。并且,更多与金沙遗址繁盛时期风格相似器物的发现,表明了二者之间更为密切的关系,说明三星堆遗址主体繁盛时期或比从前认为的更长。

今年6月,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在“分离”3000年后终于合体。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认为这件充满想象力的珍贵文物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

此次学术研讨会堪称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学术盛会,来自国内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尤其是三星堆和青铜文明研究的数十位顶尖学者聚集广汉,就“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雷雨

聚焦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

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历史需要延续和传承,文明需要全景式观察。在主旨演讲环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展示了最新研究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此次发掘出土的玉凹刃凿,一些色泽艳丽的暖色调玉器,以及身尾分制的石虎、中分发式的石跪人、精美的金带饰、辫发的青铜全身人像等器物,都表明了三星堆和金沙的关系更为密切。

段渝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雕像群,到底意味着什么?三星堆出土的神树,是否与中国古史传说中的“扶桑”“若木”“建木”有关?带着这些疑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段渝认为,金杖与雕像是神权政体的物化表现,三星堆祭祀坑内出土的大批各式青铜人物雕像,它们的服式、冠式、发式各异,显示了不同族类的集合。

王仁湘

造型奇特的青铜造像、面带獠牙的形象、靴尖向上翘起的靴子……这些“奇奇怪怪”的青铜器,到底在向数千年后的现代人传递者着怎样的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就以“三星堆铜神坛人物形象研究”为题发表演讲。王仁湘注意到,三星堆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坛中,各类角色铜人雕像,都是穿着翘头靴。“这让我们生出一个联想,这种三星堆式靴子,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装束吧。”

李新伟

“这件青铜人特别引人注意,他是一个柔术的,即身体极度弯曲的姿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以三星堆祭祀坑鸟足曲体倒立人像图开始了他的演讲。在他看来,三星堆是目前发现的文明中最具表演性的,青铜人像的状态可以看出三星堆文明是很注重表演的文化,这或许和鱼鸟转生相关。鱼鸟转生,在庙底沟和对三星堆有深远影响的石家河遗址中都能找到佐证。

两河流域文明原本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长王献华研究的主要领域,他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亚欧大陆青铜时代的三星堆文明》的发言。王献华站在亚欧大陆青铜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宏大的视野切入三星堆文明。“交通线”和“力量场”是王献华主旨演讲的关键词,王献华认为,作为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的重要一环,三星堆文明正处于当时中华文明塑形时期的重要节点,也处于地理交通线的大动脉上,因此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场,影响了中华文明进程。

霍巍

中国考古学会成员,四川省考古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杰出教授霍巍则对如何拓宽三星堆文明认知的新视野发表了讲话。霍巍认为,认识三星堆文明有3个重要的维度需要把握,分别是三星堆与古蜀文明的关系、与中原文明的密切联系、与其他文明之间的比较互鉴。

周旸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旸向公众分享了三星堆与丝的故事,解密了如何在祭祀坑里发现丝绸,解读了发现丝绸的意义。“早期的丝绸来之不易,丝绸也不会是普通织物,那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祭服。”周旸说,希望将来若以三星堆考古为基础,复原当时“神庙”或者“祭祀区”的神祇体系、贵族构成、供奉陈设、礼仪空间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丝绸的存在。

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依然蕴藏着众多未解之谜。虽然三星堆的阶段性发掘行将结束,但其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四川省社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尽可能地汇聚更多的研究力量和资源,推动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让神秘的三星堆在新时代绽放出最为绚丽的光彩,作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片,成为中华文明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最好表达。

评论 4

  • Cinderella🧚🏻‍♀️ 2022-11-01

    真棒!

  • Cinderella🧚🏻‍♀️ 2022-11-01

    厉害了

  • 西昌市佑君镇磨盘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2-11-01

    让神秘的三星堆在新时代绽放出最为绚丽的光彩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