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碳”路征程!哪些科技引擎需要率先发动?|科技圆桌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10-28 13:33 224397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高温席卷欧洲、巴西严重暴雨灾害、北美多地高温破极值……地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让人类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在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都将会采取切实举措,同时,公民个人生活方式也需要作出绿色、低碳的深度变革。

10月26日,“倡议双碳话题 共谋绿色发展”为主题,成渝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系列“第二届成渝双城·双碳论坛”在成都举办,双碳领域院士专家、知名学者、企业高管等各方嘉宾,交流先进理念,探讨前沿问题,展示最新成果,深化务实合作。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成渝双城双碳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双碳产业创新发展,归纳了自2022年以来全球双碳政策及技术发展态势,系统分析了成渝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和专利技术创新态势。

成渝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系列“第二届成渝双城·双碳论坛”现场。

发布仪式现场。

如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我国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强调,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布局,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主旨报告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以“关于能源安全的思考”为主题,从我国能源及安全现状、国际能源转型与竞争出发,指出我国能源安全应该加强近期与长期的统筹,和平时期供应保障与极端状况风险防控的统筹,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冯起分析了能源领域低碳减排技术及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从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必要性、评估方法、调控因素等方面开展了寒旱区生态系统碳增汇分析,展示了生态保护与增汇减排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范例。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晶从全面评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出发,分析碳减排技术需求,构建碳中和技术体系,并从技术支撑“双碳”目标的国际竞争挑战与机遇出发提出加快推进双碳技术、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力。

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电投集团西南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庆葭聚焦成渝地区能源安全保障,从顶峰兜底电源建设、能源创新融合大基地开发、绿电转化、新型农村能源体系四方面介绍了国家电投集团积极推进川渝地区绿色能源创新融合的实践工作。

“草原与草业是生态文明建设、草牧业健康发展、粮食安全和双碳战略的重要保障。”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白史且指出草原与草业是生态文明建设、草牧业健康发展、粮食安全和双碳战略的重要保障,培育适应严酷生境的优良草种是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修复的迫切需求,并分享了团队在青藏高原特色草种质资源创新及优异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推广等研究工作。

路演现场。

与会嘉宾。

能源变革与产业技术迭代共同提升效率

双碳发展不仅需要优化绿色低碳基础设施,还要促进低碳产业协同、增强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产业生产模式。

在特邀报告平行论坛中,各位专家从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四川双碳战略重点、区域产业转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化工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甲醇发展、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分享了双碳相关研究和实践。

“在双碳政策的驱动下,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攀升;新能源动力推进技术应用已经成为绿色船舶的重要发展方向。”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洪磊做题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方向与实践》的报告,从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方向和低碳交通创新实践两方面分享了交通运输行业贯彻生态文明战略,服务“双碳”目标的专项政策推进与技术示范应用。

西南石油大学副厅级调研员何沙教授做《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重点》报告,报告分析了四川省碳排放影响因素中清洁能源占比的影响作用,结合四川省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清洁能源产业基础和优势研究了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条件、重点、主攻方向和主要路径。“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四川省应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主攻方向,以低碳转型为突破口,重点做好能源清洁化、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性产业的布局”

“全球转向碳中和目标已是大势所趋,也给科研与产业布局带来了重要影响。”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研究员做了《全球碳中和进程下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前瞻》的报告,从政策和技术清单切入,通过技术、产业、区域案例,为各行各业提供“双碳”政策下的行动指南。

CCUS技术起源于天然气的分离提纯,广泛应用于CO2强化开采原油的学术探索,逐渐演变成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组合。“随着全球气候目标共识达成,CCUS技术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和推广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吕昊东博士在《中国CCUS技术发展与展望》中指出,CCUS作为一项关键减缓气候变化技术的角色不断得到强化,随着全球气候目标共识达成,CCUS技术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和推广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目前仍存在减排成本高、源汇不匹配、部署时间紧迫、商业模式欠缺等挑战。

“在深度减排情景下(基于国内外实践下所有可以减排的行动),中国非二温室气体可以在2022年左右达峰,但是到2050左右仍有约15.6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甲烷、氧化亚氮和含氟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7.3,3.3和5亿吨二氧化碳。”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朱家骅教授做《化工尾气封闭循环资源化利用》的报告,从传统化工产业低碳转型、降污减碳节能增效等方向分享了循环与资源化的创新实践。

圆桌论坛。

低碳战略与市场机制如何共谋发展?

要在低碳发展树立表率,各产业相关科学研究和落地实践至关重要。

技术路演平行论坛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公司、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农产品低碳共享烘干、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新技术、污水处理减污降碳与资源化利用、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应用、碳规应用、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退役动力电池材料再生关键技术等20余个低碳相关项目进行了项目推介,来自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通银行、成都银行等32家金融投资机构的嘉宾就项目创新水平、市场前景、商业模式等方面与路演者展开了现场交流和合作探讨。

未来,借力“成渝双城·双碳论坛”的丰硕成果,不仅为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开拓了思路与方向,也将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绿色动力。

评论 11

  • fm2082462 2023-12-12 发表于四川

    碳中和

  • 芮雯雯雯 2023-12-11 发表于四川

  • 汐止 2023-11-30 发表于四川

    加油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