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传》作者、川外教授回忆三次采访袁隆平印象:最没有名人架子的名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5-22 22:06 291875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作为“国士”、共和国脊梁型学者专家,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多次被传记作家书写。目前在市面上能找到十多种关于袁隆平先生的传记作品。其中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袁隆平传》,是有自己特色的一本:这本书着重再现了袁隆平先生青年时代在重庆读书、生活的十多年成长岁月,作者也曾多次前往长沙、三亚,对袁隆平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采访。

袁隆平先生1939年到重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起,之后在重庆读中学、读大学,直到大学毕业才离开重庆。对于培养过自己的这片巴国土地,袁先生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回到母校西南大学。其中一次是2016年的春天,袁先生专程回到重庆参加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袁隆平传》首发式,并对全校师生作了一场演讲报告。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去世消息确认后,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袁隆平传》作者、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作家郭久麟先生,以及《袁隆平传》的终审专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蒋登科。郭先生说,“我感到非常悲痛沉痛。袁隆平先生不光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还给全世界带来希望之光。他的去世,不光是中国,还是全人类的损失。”

为了写好《袁隆平传》这部传记,郭久麟搜集、阅读了大量档案资料,尤其是在西南大学档案室,查阅了关于袁隆平的全部档案资料。此外,他还采访了袁隆平本人及他的家人、学生、助手等十多人。其中一次是2015年4月,郭久麟在海南三亚的试验田里见到袁隆平,“他用手轻轻抚摸着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稻穗,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神情,他说,他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虽然衣着朴素,脸上布满皱纹,但难掩他作为一名伟大科学家的光芒。”之后,郭久麟还两次前往长沙,在袁隆平家中采访。袁隆平向郭久麟提供了自己的论文集等资料。图书出版前,袁隆平还亲自审阅了书稿,并表示非常满意。

2016年,在庆祝西南大学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之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袁隆平传》,并于4月17日下午在西南大学礼堂举行首发式,袁隆平先生专程来到重庆参加。

作为出版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蒋登科参与了《袁隆平传》的首发式并聆听了袁隆平在校园里的报告。提到5年前那场新书首发式和报告,蒋登科对诸多细节还是记忆犹深,“整个西南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袁隆平热’。只要他出现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见到他。同时奇妙的是,众人汇聚等着他出现,等他走近了,也会自动让出一条路。还有学生举起自制的标语牌‘隆平学长您好’、‘向隆平学长致敬’等。我那次是切实感受到了大学生们对袁先生、对科学家的那种纯粹的热爱,深受感动。”

据郭久麟回忆,他多次采访袁隆平先生,袁先生说得最多的还是他的杂交水稻,以及他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特别细致地讲了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地研究出人工杂交水稻的。总的来说,是他长期追求+偶然灵光一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如何从失败的实验中获得启发,最终成功的心路历程。”

郭久麟是资深的传记文学作家,采访过众多名人,但袁隆平是他“采访过的所有名人当中,最没有名人架子的名人。他是取得非凡成就的大人物,但生活中却极其谦和,生活俭朴。在他身上,既有大师的情怀,又有平民的品格。”

在《袁隆平传》的封底,印有袁隆平自创、手写的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科学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并署上“赠久麟教授”。郭久麟说,那是2015年有一次在长沙采访袁教授,“他写下来送给我的。这是他此前写的一首自勉诗,也送给我,当作勉励。”

评论 117

  • 🍃 🌺蜻蜓 จุ๊บ1905966 2021-05-24

    [得意]

  • 用户5848263150 2021-05-24

    👍👍👍

  • fm9408 2021-05-24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