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国家安全防线需每一位公民守护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9-17 12:49 14513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你是否觉得“间谍”这个词遥远而陌生?是电影里身手矫健的特工,还是历史书中尘封的往事?然而,真相是,在看似平静的日常之下,暗流依然涌动。


从通信代码到科研实验,真实发生的案例一再警示我们:间谍威胁就在身边,国家安全防线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守护。

1

什么是国家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

国家安全包括哪些领域?

国家安全包括2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3

“间谍”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吗?

【以科研咨询为名,拉拢策反沦为美国间谍】2013年1月,我国某国防军工单位重要涉密人员侯某某被单位公派赴美国某大学做访问学者,此间,他认识了某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雅各布。雅各布会问他专业性强,涉密程度深的问题,每次完成口头咨询后,雅各布都会给他1000美元的酬劳。在美国间谍情报机关的步步施压之下,侯某某最终彻底沦陷,从一名科研人员被策反,发展为美国间谍。我国国家安全机关查明,侯某某沦为美国间谍的几年时间里,多次向美方提供我国国防军工领域情报信息。经相关部门鉴定,涉及绝密级2份,机密级3份,秘密级6份,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4

哪些属于“间谍行为”?

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共六章71条,在总则部分规定了间谍行为的六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间谍行为的主体、行为、对象。在原本规定的基础上,把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指使“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等明确为间谍行为。实施间谍行为,构成犯罪者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

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有哪些权利?

(一)公民和组织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二)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三)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工作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举报渠道:

公民和组织如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请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或登录国家安全机关网络举报受理平台www.12339.gov.cn进行举报。

维护国家安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欲了解更多典型案例与安全知识,敬请关注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让权威、专业的信息成为你守护家国安全的坚实盾牌。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