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江夏乃吾祖之源,忠孝即吾氏之风。”
1992年,四川资阳安岳县黄氏家族重新撰写的祖先谱志上,写有上述两句话。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黄氏先祖由贵州镇远府施偏县中里七甲入川,此后在安岳等地繁衍生息300余年。以“忠孝”为家风,黄氏后人人才辈出,其中就有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兼新编第29师副师长黄永淮,他在许昌保卫战中战至最后一刻,最终英勇牺牲。
黄知干带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各地家风家规故事。封面新闻记者在安岳县城采访了黄氏家族相关后人,了解其家族背后的故事。
子弹斜穿左眼角 因伤错过保卫四行仓库
今年76岁的黄知干,是黄永淮的孙子。为了此次采访,他特意从重庆赶回安岳。
黄永淮的孙子黄知干。
“我是黄氏入川第11代人。”黄知干曾担任多年的村干部,此行他所背的黑色双肩包中,不仅装有爷爷黄永淮相关的文献资料,还带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据悉,1902年,黄永淮出生于安岳县偏岩乡周家湾(今龙台镇境内)。1926年,他在黄爵高等族人的资助下,前往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当时的国民政府警卫团任见习排长。
此后,黄永淮历任连长、营长、团附等职。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的黄永淮,即赋诗“踏平三岛方雪恨,罢官归耕夙愿成”,以明杀敌之志。此后,黄永淮率部开赴前线参战。
2020年,电影《八佰》大火,该片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而这个任务,其实一开始是让黄永淮率队完成。
由政协安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编撰工作委员会整理出版,《铮铮铁骨保家园——安岳抗战老兵的故事》一书中记载,当时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接到坚守苏州河北岸的指令后,将这项任务交给黄永淮。
此后,黄永淮精心挑选人员,准备据守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撤退。可10月26日,他在八字桥前沿阵地巡查时,被子弹击中,子弹从其左眼角斜穿射入,弹头未出,血流不止,官兵们将他从前沿阵地抬下来,送入德国人开办的上海宝隆医院紧急抢救。
这颗子弹最终虽未将黄永淮置于死地,但却阻断了他与四行仓库之间的缘分。此后,该项任务交由524团第262旅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代替指挥。
许昌保卫战中牺牲 家乡为其悼唁7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资料记载,伤愈出院后,黄永淮奉命赴河南许昌、郑州、新乡一线抗击日军。当时,河南孟津县县长组织抗敌不力,他一怒之下将其枪毙。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以军人干预政事为由报告到国民党中央,撤了黄永淮的职。
返回重庆后,黄永淮应邀到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训练班任少将处长。1942年任第三十一集团军高级参谋,并兼新编第二十九师组建后任副师长。因他原患有咯血症,由于劳累过度,旧病复发,曾一度移居乡间疗养。
黄氏老族谱。
而就在豫中会战打响前,黄永淮主动请缨,从大后方回到河南抗战前线,此时的许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4年4月30日晨,日军发起进攻,悲壮的许昌保卫战打响。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至傍晚,许昌城多处被攻破,将士伤亡惨重。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报请上级后,于5月1日凌晨组织突围。
突围前,黄永淮还对官兵们说:我们为国尽忠,不成功便成仁。若突围成功,要继续同日军战斗下去,为战死者报仇,为中华民族雪耻。若不幸牺牲,弟兄们光荣,新编二十九师也光荣;若战场上万一被俘,要保持名节,做一个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
然而不幸的是,在突围至许昌城东附近,部队遭遇日军袭击,黄永淮最终以身殉国。黄永淮牺牲以后,附近村民将其埋葬在祖坟旁边,并立下一块木板写有“黄永淮之墓”。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父亲得到认尸通知,喊去领黄永淮的遗物。”黄知干回忆说,父亲曾告诉他,当时将爷爷忠骨运回安岳龙台安葬时,当地数千人夹道迎接,举行了七天的悼唁仪式。安岳县政府也发出讣告,为黄永淮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黄永淮为抗日烈士。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单,黄永淮的名字赫然在列。
用行动传递家风 让“忠”与“孝”世代传承
采访过程中,黄知干分享了一件小事。
2020年9月,四川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召开,他受邀参加,“结果开完会,旁边的抗战烈属听说我是黄永淮的后人,都竖起了好拇指,说我爷爷是个英雄。”
这件事对黄知干触动颇大,这位从未谋面的爷爷给了他莫大的荣誉,同样也让黄氏家族倍感光荣。而在新修订的《黄氏族谱》中,黄永淮的主要事迹被写入。
“他(黄永淮)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黄氏的家风。”另一位黄氏后人黄加禄拿来了多部不同年代的《黄氏族谱》。其中,在1992年重新撰写的祖先谱志上就写有,“江夏乃吾祖之源,忠孝即吾氏之风”。
1992年,黄氏家族重新撰写的祖先谱志上,写有“江夏乃吾祖之源,忠孝即吾氏之风”。
黄加禄解释说,黄氏之所以要以江夏自称,背后还有一段历史。相传,黄氏兴起于战国末期,昌盛于汉魏之世。因古江夏郡地域是长期居住的繁衍中心,故江夏就被作为黄姓最早的和最著名的总郡望与发祥地。因此,派衍支分于各地的黄姓人家,追本溯源,都会发现自己的祖先正是辗转来自江夏,江夏的堂名也就遍布天下。
春雨润物,家风育人。黄加禄也表示,时代在进步,但安岳黄氏的后代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和生活中,秉承用实际行动传递家风,让“忠”与“孝”世代传承。
评论 1
不愿透露性别网友 2023-07-20 发表于辽宁
黄帝后裔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