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绿色低碳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冯远建议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评级制度|两会你我他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3-09 15:59 92714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杨澜

“建筑规划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原则,但部分地区在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过度规划等问题。”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冯远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规划不够合理,节约理念不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存在偏差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其中明确,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冯远

1

谈现象:

设计时忽略建筑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

导致部分建筑“先天”不节能

“空调系统用能约占建筑运行总能耗的40%-60%,对建筑节能至关重要,而空调系统用能与建筑体型、体积、空间及维护材料等密切相关,越是空间体积大的建筑,空调能耗越高。”

冯远介绍,部分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节约理念淡薄,忽略了建筑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造成建筑“先天”不节能。她举例谈到,一味追求高大空间,会增加空调系统负荷;过度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可能导致能源浪费和光污染。

降低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主要依赖三个途径:建筑本体节能、提高用能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冯远强调,建筑本体节能十分重要,比如,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布局、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强化自然通风设计等良好的自身条件被动式节能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能源需求。

然而,在实践中,部分从业者过度依赖专项技术、高级设备等主动式降能技术去实现低碳、零碳目标。冯远说道:“这种做法,违背了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初衷,对城乡建设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

提建议:

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

倡导因地制宜被动式节能技术使用

如何科学合理做好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规划?冯远建议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评估机制,综合考量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需求、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确保建筑项目的建设合理性。强化对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审查,对于预期效益不佳、市场需求不足的大型建筑项目谨慎审批,不予批准或建议调整规模,防止“大而无用”“华而不实”。

同时,她提出,要大力提倡节能设计理念,强调恰当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被动式技术应用是建筑节能的先决条件,力戒高能耗形态。对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设计阶段即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包括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维护,甚至改造、拆除等各个环节,确保整体碳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评级制度,避免导致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考核结果。”倡导因地制宜被动式节能技术使用,在尊重资源禀赋、科学评估、理性决策的基础上,合理推动主动式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

对于低碳排放、可再生可回收建材的生产和使用要通过绿色金融扶持和政策奖励,来分担绿色材料和技术的增量成本,减轻建筑绿色转型的经济负担。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全过程监管和后评估,加强行业行为监管,对提供虚假材料、数据造假、冒领补贴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维护绿色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

两会你我他,邀你来互动

封面新闻特别策划的《“两会你我他”——热点互动征集》栏目,诚邀广大网友参与,共同聚焦两会热点,畅谈民生幸福,用你的智慧和声音为两会建言献策。你的每一条建议,都将有机会通过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被带上全国两会的会场,为推动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无论是教育公平、养老医疗、住房保障,还是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点击这里,立即互动

评论 6

  • 跟帖局冷眼看世界 2025-03-09 发表于四川

    节能减碳,人人有责,从建筑做起

  • 额额姐姐 2025-03-09 发表于四川

    希望这些措施能尽快落实

  • 秋天的小赛宜 2025-03-09 发表于四川

    冯远的建议很接地气,点赞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