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2月1日,四川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封面新闻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2023年,四川完成营造林498万亩,修复退化草场1055万亩,森林蓄积面积增加1600万立方米;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同比增长10.4%。
会上,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满就2023年工作情况从“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国土绿化行动、自然保护地体系、特色产业发展、林草稳增长促发展、林草资源管理、林草改革创新、林草安全底线、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做出详细总结。
会议现场
其中,“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正式启动,全省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超过2000万亩,林粮产量超过1400万吨;围绕8类经济林食物和3类林下食物,遴选南江县核桃、平武县厚朴、攀枝花市仁和区板栗等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11个。
国土绿化行动方面,全年实施人工造林64.6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退化林修复100万亩、森林抚育293.4万亩,义务植树1亿余株,治理沙化土地59.9万亩、干旱河谷1.9万亩、岩溶地区5.6万亩,1600余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实施人工种草53.7万亩,改良天然草原229.2万亩,建设封育围栏157.8万米。
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完成四川片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6万亩,开展巡护22万余人次;启动创建友好示范社区13个,建设入口社区23个;实施科研项目48个,大熊猫国家公园获评“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实施若尔盖“山水工程”林草项目80个,开工率达97%。
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新认定现代竹产业基地28个,实现竹业产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8%;评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5个,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1900亿元;新认定省级自然教育基地37处,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直接收入2.3亿元;全省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80万亩,总规模超3600万亩;新认定省级现代林业园区7个,建成县级以上林业产业园区165个;新认定省级林草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21家。
林草资源管理得到强化。其中,森林方面:依法查处违法犯罪案件6600余件,恢复植被1.2万亩,查处整改率超过99%,2.45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草原方面:调整优化基本草原,推进草原健康退化评估和基况监测,草原资源“一张图”初步形成。牵头成立全国“红色草原”联盟,国有草场和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有序推进;湿地方面:修复退化湿地9.4万亩,色达泥拉坝晋升国际重要湿地。野生动植物方面:查办野生动物案件1042起,打掉犯罪团伙63个,全国首个省域范围雪豹调查正式启动。
此外,会上李天满还对2024年四川林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设科学绿化示范省、依法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等。他表示,2024全年力争完成营造林345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820万亩,增加森林蓄积1000万立方米,实现林草产业总产值5800亿元。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