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见习记者 雷蕴含 实习生 罗佘丽 摄影报道

△外国游客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场馆入口,排成长龙;展览大厅,人潮如织……随着盛夏到来,走进四川省内的各大博物馆中,比天气更加热情的,也许是馆中带着好奇而求知的目光,在文物前辗转流连的游客。此时,再细心观察下,会发现不少拿着手机拍照留念的游客,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讲着不同的语言。
近日,得益于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游,并在网络上展示他们的所见所闻。而有着美食、美景、美物的四川,也受到了不少外国游客追捧。7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人气正旺的成都博物馆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遇见了正遨游在古蜀文明和巴蜀文化之中的外国游客。
外国游客在博物馆感受蜀文化的魅力
从巴蜀文明的瑰丽神奇,到蜀文化的悠久丰厚,再到中国皮影戏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造型……坐落于天府广场之侧的成都博物馆,作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记录与展现成都恢宏历史的“百科全书”。暑期到来之时,该馆更是“一票难求”,每日提供的2万张线上门票经常“秒空”,于是,自7月8日伊始,成都博物馆根据馆内当日客流情况动态调整临时放票,精准管控瞬时人流量。
△外国游客在成都博物馆
“我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第一次来成都。”头戴熊猫发箍,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外国游客Iva Trofimova,通过暑期夏令营来到了成都。当她漫步于凝聚了文化和历史的文物旁,谈到了首次来到天府之国的感受。“成都是一座美味的城市,我在这里吃到了好吃的饺子,但有些食物对我来说太辣了。这里的建筑也很酷,人们非常的友善。”
同样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还有游客Maksim Shiriaev,他已是第四次来到中国,却是第一次来到成都。“相较于我之前去过的中国城市,我觉得成都保留了更多传统的中国文化,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我还没来得及尝试当地的小吃,可以给我推荐一些好吃的食物。”
△游客Maksim Shiriaev
盛夏时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博物馆绿树成荫,满眼青翠。游客们在馆里享受夏日难得的凉意,又驻足茅草屋前,与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其中,就有出生于巴西,目前长居于加拿大的Robert,他与身穿汉服的女儿Kate同游杜甫草堂,感受着这座城市山川风物之美,和流淌至今的诗意。
△游客Robert
“我是第一次来成都,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我女儿的婚礼,她嫁给了一位成都男人。”Robert这样说道。而Kate表示,之所以来到杜甫草堂,也是因为自己的另一半来自成都,“这是他希望我们来成都游览的其中一个地方。”
△游客Kate
成都的何事何景,会让Robert一家印象深刻呢?Kate的回答,是“所有。”她说道,这座城市的食物美味,人们友善。“他们总是对我说,‘欢迎来到成都’。当然,还有这里的自然风景。我们去看了大熊猫,特别喜欢。大熊猫们非常美丽,也非常独特。”
这些文化举措提升游客观展体验
“现在是暑期,我们馆内的人流量很大,每日的2万张门票经常被预约完。当然,也感受到了馆内外国游客的增多。很多外国游客告诉我,以前他们了解中国大多通过网络。但来到成都之后,他们打破了刻板印象,看到了一个更为鲜活的中国,也知道了成都这样一个安逸,又有很多美食的地方,比在网络中了解更直观。”成都博物馆的讲解员颜彧这样说道,就在上个月,她接待了来自墨西哥、俄罗斯、芬兰等不同国家的游客。
颜彧也谈到,针对境外观众,成都博物馆推出了邮箱预约方式,方便没有微信或国内手机号码的观众预约参观。成都博物馆也已更新门票预约网页端和手机端界面,支持中英文双语,提升多语言观众参观体验。而针对线上预约确实存在困难的观众,成都博物馆还提供人工预约服务,游客可在票务咨询窗口凭相关证件进行现场预约。此外,成都博物馆有中、英、日、韩四个语种的标识标牌,展览展板文字和说明牌为中、英双语,所有的文创区都有POS机Visa卡可用,也常备现金。
同时,成都杜甫草堂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自7月伊始,已经有160余名境外游客来到杜甫草堂,感受诗圣故居的风韵和历史。而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透露,在2024年1月至6月,来到馆内参观的外国游客的数量,较去年同时期增长了10倍。同时,在7月12日,馆中还将迎来一批来自巴西的小朋友们,他们将化身“小记者”,来到金沙感受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
△外国游客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都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都在7月陆续实行了延时开放服务。
评论 8
fm535aea 2024-07-12 发表于四川
成都欢迎大家
一条锦鲤 2024-07-12 发表于四川
成都欢迎你们👏
fm2147128 2024-07-12 发表于四川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