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仲冬时节始 万物冬藏待春归|万物有时·物候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12-07 09:00 248421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制图 刘雨曦

“仲冬候始寒,丙夜天正黑。”当夜晚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呼出的空气像水雾一般飘散,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悄然到来,意味着这一年已经进入尾声。12月7日,大雪节气来临,告诉人们仲冬时节的开始。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中,“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所以大雪节气积寒凛冽,降水量增多。这时,气温也显著下降,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在偏北的北方,已经大雪纷飞。

虽是大雪,但节气大雪与天气上的大雪意义不同,也并不代表此日是全年下雪最大的日子。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看来,大雪与小雪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的节气,而不是指降雪的大小。这是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对节气变化的反映。

鹖鴠不鸣

呼唤白天的求旦之鸟

在寒意料峭的仲冬里,古人通过他们的眼睛,观察到了大自然怎样奇妙的变化?据古籍记载,大雪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为此时因天气寒冷,名为“鹖鴠”的鸟儿也不再鸣叫了;这时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而“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鹖鴠,一种看似陌生的名称,但对于不少人而言,早已在幼时的语文课本中见到过其的身影。因为现在普遍认为,鹖鴠就是寒号鸟,是课本中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却因为懒惰而被冻死的鸟儿。而翻阅古籍,就能发现其中所记载的“鶡鴠”,有着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夜鸣求旦”——在晚上鸣叫,呼唤白天到来,太阳升起。

教科书中的寒号鸟是复齿鼯鼠的形象 图据网络

《礼记·月令》中有载:“(仲冬之月)鶡旦不鸣。”郑玄注:“鶡旦,求旦之鸟也。”同时,晋人郭璞在《方言》的注本中记载道:“鹖旦,夜鸣求旦之鸟。夏月毛盛,冬月裸体,昼夜鸣叫,故名寒号。”在郭璞笔下的鹖鴠,冬天就会掉毛,全身赤裸,喜欢白天黑夜不停鸣叫。

到了元末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这种动物生性懒惰不愿做窝,只会在受冻之时自鸣“得过且过”,所以叫作寒号鸟。而这则故事,也被改写成为语文教材中《寒号鸟》一文。

可寒号鸟究竟是什么鸟?从古至今,不同的文献有许多真假难辨的描述,也因此人们对其的定义也莫衷一是。如今比较多的说法认为,其不是鸟,而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叫做复齿鼯鼠。但这种在古人观察的基础上融合了神话和想象的动物,也许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银杏金黄

一片灿烂耀眼的色彩

成都杜甫草堂的银杏 图据杜甫草堂博物馆官方微博

如今,漫步成都的街头中,也许你抬头就会发现,一道金黄的风景线闪现眼前。大雪节气虽寒风萧瑟,但与寒冷的天气一同到来的,还有金黄灿烂的银杏叶。进入11月后,成都街头的银杏叶开始陆续由深绿转为金黄,当天气愈冷,目光所到之处,就越是一片灿烂耀眼的色彩。

“千百年来,成都的街头都广植银杏。且早在1983年的时候,银杏就已经成为成都市的市树了。”此前在采访中,刘孝昌说起了成都冬日银杏变黄时的景象,成都的文殊院、青羊宫、大慈寺、百花潭、浣花溪,以及旧时的少城区域,都有大片的银杏树,成都仿佛沐浴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特别是望江楼公园的银杏,在冬季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美得目不暇接。”

阆中古城的银杏 摄影 刘可欣

当片片金辉点缀枝头,寒冷天气所带来的萧瑟与阴郁,应该也会被热烈温暖的金黄色所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美景虽好,但看随风飘舞的银杏落叶,也明白这样满树金黄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趁着冬日和煦的阳光,又是观赏银杏极好的时节,不妨出门晒晒太阳,珍惜为数不多的暖阳,尽情享受冬日的乐趣。

大雪节气海报

评论 50

  • fm62db5f 2023-12-09 发表于四川

    大雪纷飞,白雪皑皑

  • 雅安市天全县小落村驻村工作队 2023-12-08 发表于四川

    大雪纷飞,白雪皑皑

  • 峨边县平等乡光明村李宏 2023-12-08 发表于四川

    关注关注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