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吨“动力心脏”完成毫米级吊装 助力映秀湾电厂换新升级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24 18:38 90053

潘荣莹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近日,在国网四川映秀湾电厂内,30余名检修人员正围着一台重达220吨的“大家伙”,开展起吊作业。这个大家伙叫转子,是水轮发电机的“动力心脏”,是水能转换电能的关键之一。

检修人员开展吊装作业。

据了解,作为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水电站,映秀湾电站已运行超半个世纪,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下,为川西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但因历史、地震等影响,该站机组的“后遗症”也逐渐显露,运行稳定性下降,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对此,映秀湾电站3号机组发电机改造及水轮机A级检修工作于近期正式开工,这是该电厂首轮系统性改造的第6台机组。检修人员计划在249天的时间里,整体更换发电机,更新顶盖和主轴重要部件,以及改造更换保护系统、励磁系统、调速系统,为老机组注入新的生命力。

期间,转子起吊是机组改造拆解过程中的关键性节点工作,也是作业风险最大的环节。

检修人员开展吊装作业。

“这台转子直径将近8米,重达220吨,相当于150多辆轿车的重量,它和定子的间隙只有16毫米,起吊离开基坑时精度必须保证在毫米级。”现场工作负责人张伟林介绍,这次作业十分考验起重工的技能水平。

“人员站位分布均匀,大家慢一点。”10时20分,随着杨波一声哨响,桥机在司机程革的操控下缓缓发力,8名检修人员站立在3号机组定子上方,开始用手中的气隙片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狭窄的缝隙里上下移动,百吨转子缓缓离座又缓缓落下。这样的起落动作他们要重复三次,主要作用是保证转子起吊的中正,防止发生擦刮,以及测试重载情况下制动器的可靠性。

当天中午11时03分,经过33分钟的监视、移动和调整,转子在百余米处的检修基坑稳稳落入,起吊工作圆满完成。

任务完成后,杨波又在《标准化作业卡》上,记录和核对当天每一项起吊作业工序、质量标准、注意事项等分类信息,以及完工后的现场数据和检修问题记录等内容。

“这份起吊的标准化作业卡是我编写、实施、再修编完善的,现在已通过审核完成了检修作业流程的固化,给以后作业人员的实践留下经验。”他说。目前,这样一份作业卡已经普及到该电厂每个检修作业人员手上。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紧张的定子、转子分解工作,预计还需要25天可以完成拆机工作,11月将开展发电机改造工作。”检修项目部经理白超说,经初步测算,此次技术改造后的机组在相同流量等条件下,每年可增加发电量约540万千瓦时,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多贡献一份力量。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