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茂:将“川魂工程”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丨十四五·文化听你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1-04 16:51 36606

 

点击图片参与建言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基石。2020年9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强化基础科学研究的一系列重点措施与服务保障,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具有四川特色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基础学科。

作为一位长期在高校从事“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茂建议,十四五期间,四川在全面开启各项事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对基础学科人才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大力发挥高校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教兴川、人才强省,应该进一步加强特色基础学科发展建设,夯实科教兴川人才保障基石。”

将“川魂工程”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

杨茂建议,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要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四川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培养爱国爱川人才的战略定位,将“川魂工程”融入到川内高校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将四川精神、四川红色文化、以及川菜、川剧、熊猫等区域性特色文化基因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提升在川学子的文化归属感。充分利用四川在基础学科研究方面的优势,促进特色、急需和交叉创新型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

重视引才队伍的建设

在“如何吸引人”的问题上,他建言在继续推动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营造人才流入“洼地”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引才队伍的建设,除了成立面上各级相关部门构成的专业人才战略宣传“轻骑兵”,深入全球全国人才市场,积极宣扬我省省情与人才战略之外,更需要充分用好在省外甚至境外求学和发展的四川青年群体,主动出击,当好人才引进和文化传播的“宣讲团”。

杨茂(左三)

形成跨区域多层次人才富集效应

在“如何留住人”的问题上,他建议,在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的同时,要充分将优化我省产业布局、各类各层次引才工作和发展符合区域特点的产学研合作进行统筹部署,做好顶层设计,努力形成跨区域多层次的人才富集效应。尤其是重视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在不同领域和区域的定位和匹配,做好交叉互融,创新突破,同时要做好人才保障系统工程,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支撑系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