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新冠患者住进小儿外科,麻醉医师挺着大肚子参与手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1-07 15:21 35867

孙丹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以前是开小车,现在又要开大车了,肯定有好多不适应的地方。”1月7日上午,阳光灿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王城正在办公室翻阅老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指南,这名给儿童患者做了20年手术的外科专家开始治疗老人内科疾病。

83岁新冠患者住进小儿外科,身孕9个多月的麻醉医师还在一线手术,医生网上问诊。作为一所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一体的“三甲”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面临患者日益增加的压力,不再分内科、外科;不再分老人、儿童;“全院一张床”,全力提升重症救治能力。

跨科收治:83岁新冠患者住进小儿外科

“没想到我一把年纪了,还可以从小儿外科出院!给小孩儿看病的医生一样把我这个老太婆治好了……”1月4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开出一张特殊的出院证,一位74岁的老年患者从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主任医师、小儿外科主任王城介绍,他们科室共有50张床,平时都是收治16岁以下,需要做手术的儿童。从去年底,医院打破专业界限和内外科界限,“全院一张床”,统筹床位资源,整合医护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小儿外科目前一半是儿童,一半是老人,年龄最大的是一位83岁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双侧胸腔积液,双肺气肿,肝功不全。”

小儿外科收治新冠老年患者

小儿外科的医护人员怎么治疗护理老年内科?“我们重温了老年病相关治疗指南,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科等科室学习培训。如有极为危重的患者,我们就组织相关专业科室的专家进行会诊。”王城介绍,就连呼吸机都有新变化,以前是儿童款的,现在配备了老年呼吸机。“昨天我们做完10多台儿童手术后,医生马上巡查病房,又给老年人治病,目前在科室治疗的‘大’患者、‘小’患者都是满意的。”

医护紧张:麻醉医师挺着大肚子做手术

1月4日下午15时左右,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麻醉医师赵蕾长舒一口气,走出手术间,慢慢换下手术工作服,坐下稍事休息。

“预产期是2月1日,今天是36周多了。宽松的手术工作服都有些崩不住了,只有贴上医用胶带固定,哈哈!”即将迎来心爱的宝宝,赵蕾笑着说。“这段时间,麻醉科的同事相继感染,我也在不久前‘阳’了。面对同事不断战斗性减员,手术患者日益增多,科室人手实在是太紧张,我就回来继续工作,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麻醉医师挺着大肚子坚守

“两台手术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检查麻醉机、监护仪、监护生命体征、抽药、术前核对、开始麻醉、辅助患者呼吸,手术期间密切监护调节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水平。全神贯注,时时刻刻关注麻醉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当好手术台边的‘隐形守护者’。”赵蕾说,科室排班时尽量为她安排较为轻松的麻醉管理,主任、护士长和同事们随时关注她工作时的身体状态,提醒她保重身体,注意休息。现在,她不仅要承担孕育生命的重任,更要担负守护生命的天职。

“屏对屏”:网上问诊新冠患者上千人次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为减少线下就诊压力,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推出了“新冠病毒感染线上咨询——病毒性感冒专病诊区”,为更多的居家慢病、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心理咨询和用药指导,同时提供线下药品配送服务,打通寻医问诊“最后一公里”。

网上列表上标明了医生的姓名、擅长的方向、咨询量、响应时间等信息,每个医生头像表明此刻是“空闲”或者“忙碌”状态,方便患者选择。医院同时还发布了“如何应对新冠病毒来袭”“新冠抗原自测操作视频”“儿童新冠病毒防护攻略”“孕产妇新冠病毒防护治疗手册”等视频文章,为群众进行线上科普。

医院专家网上门诊,普及新冠知识

“儿童感染新冠怎么办?”“新冠、感冒与流感如何区分?”“防止新冠,不要乱服中药!”“白肺是什么?哪些情况需拍胸部CT?”……医院在抖音、视频号上的一系列短而精的科普小视频,点击量已达上百万次,儿科副主任刘崇海的科普视频点击量就超过10万次,转发量近万次。

医生患病挂上输液瓶坚持上门诊

评论 1

  • fm862cd6 2023-01-08 发表于四川

    齐心协力治新冠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