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杭州?全国人大代表周迪:创新发展的土壤足够肥沃|新一轮科技浪潮·十城对话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3-07 20:13 180730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总是会被问到,“为什么‘六小龙’会出现在杭州?”

对于这位身处企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而言,“为什么是杭州?”这句话,早已不是疑问,更像一句探索,是大众期望由表入里,挖掘出这座城市更深层的发展逻辑,洞悉创新发展跃升的动力源泉。

“在杭州,创新发展的土壤足够肥沃。”3月5日,周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杭州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实践中,凭借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部署与创新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与此同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再次火出新高度。先是3月4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点赞DeepSeek,称DeepSeek这类公司的兴起中,呈现着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创新性和包容性。3月5日,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被明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这让周迪感到振奋。他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展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全新发展范式的诞生,“这种以开源为纽带、以垂直整合为支撑、以普惠为价值导向的‘中国模式’,正在改写全球创新版图。”

寻“龙”杭州

“创新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底色。”

事实上,包括DeepSeek在内的杭州“六小龙”都是民营企业。“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周迪将这些企业的共性概括为,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敏锐的技术洞察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真正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下的良性循环。

以他所在的宇视科技为例,这是一家位于杭州的科技型企业。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约50%,每年营收的10%左右将用于研发,这是企业自身为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支撑。

从一企到一城,杭州提出“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5%以上,市本级新增财力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产业资金15%投向新质生产力”科技投入政策,并配套了爱护激励政策,这些都让创新创业热情燃烧起来的不灭之火。

对此,周迪以杭州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实践为例。从基础上看,杭州凭借其强大的软件研发实力、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灵活的政策基金支持,展现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发展中,杭州积极开放各类应用场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推动了AI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此外,杭州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AI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

政策落地,就有了故事。在杭州,这些年有太多被大众熟知的讲述,诸如西湖区的艺创小镇对像游戏科学这样的数字内容企业,三年内给予最高100%的房租补贴或减免;宇树科技曾在2017年耗尽融资却仍未能实现交付时,一笔来自杭州的融资让它起死回生等等。

“创新是杭州这座城市发展的底色。”对此,周迪有切身感受,“我们企业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当地政府会主动对接我们的需求。”

具体而言,该区持续为智能物联行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推进“一园三谷五镇”产业布局,形成以智能物联产业为主导的8大细分产业赛道;分类推送政策、搭建“企服新干线”平台等举措,得以打通信息壁垒,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所以宇视科技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地方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周迪感叹道。

从DeepSeek看人工智能

“一种以普惠为价值导向的‘中国模式’”

正是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不断协同,让杭州打造出一片创新“雨林”。“雨林”里没有一家独大的参天巨木,而是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

最近,周迪所在的宇视科技正式面世了一项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成果,他们将DeepSeek和企业自研的行业大模型“梧桐”进行融合,蒸馏出轻量化专用模型,开发出“万物X”。

“也就是让最新的技术突破,快速转化为行业价值,让大模型能力价值,落地广泛真实场景。”周迪以此为例,概括自己对于DeepSeek的感受。在他看来,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AI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关键转折,通过开源策略与极致能效优化,不仅打破了“高投入=高性能”的行业定式,更以“模型平权”推动科技企业突破算力与算法壁垒。

相关企业也快速将其能力转化为行业价值。

“我们就迅速推出了DeepSeek通用一体机和DeepSeek智能应用一体机,能够重构服务流程,让团队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易用性和性价比。”周迪觉得,DeepSeek展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全新发展范式的诞生。这种以开源为纽带、以垂直整合为支撑、以普惠为价值导向的“中国模式”,正在改写全球创新版图。

若是将视角再放大,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被明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周迪看来,发展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还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人工智能还将深度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智能技术渗透、算力驱动创新、组织协同重构及系统生态更新,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创新和产业生态裂变,为我国经济注入智能化新动能。

令周迪感触最深的是,我国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始终以科技向善的初心和使命,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规范和社会责任,确保技术进步惠及全人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前面我说的,一种以普惠为价值导向的‘中国模式’。”

政策“加码”

杭州还有更多“小龙”

事实上,从年初到现在,在聚光灯下的杭州,政策还在不断“加码”,培育更多的“小龙”。

例如,今年2月10日,杭州召开发布会,宣布将统筹15.72%的现有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希望培育更多类似DeepSeek、宇树科技的创新企业。

对此,周迪毫不意外,他形容,杭州的产业壮大的磁场,就藏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角色的各司其职,创新链条的环环相扣中。

例如,杭州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政府扮演着政策制定者、资源调配者与平台搭建者的角色。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也积极响应地方号召,主动融入地方创新体系。注重自身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在会前曾多次走访企业,针对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期风险,他给出了防范建议,他还聚焦人工智能立法、AI“人才荒”等问题。例如,针对AI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他建议从教育体系改革、产教融合、人才引进及政策优化等多维度破题。而对于人工智能立法,他表示,“我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主要参与者,亟需专项立法以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

“总之,地方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共同探索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快车道,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周迪总结道。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