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张杰 边雪
清晨六点半,扬州御码头边的冶春茶社就响起了排号声。在一个地方吃早茶,要排号,这可能就是扬州的特色。
“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老扬州民谣这样“唱着”扬州人的早上。到扬州,喝茶不叫喝茶,而是吃早茶。从趣园到富春、到冶春、怡园……扬州人、外地游客每天能把茶社挤得满满当当。
在文化学者韦明铧看来,“扬州的历史文化,大抵是由若干个层面累积而成的。”它至少可以分为技术、艺术、学术等三个层面。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例如扬州的美食、戏曲、扬州的八怪与学派等等。
百年富春茶社
“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朱自清和家人每次回扬州,都禁不住要品尝扬州点心。
扬州早茶主要由茶水和点心组成,有“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习俗。“皮包水”即吃早茶。
“昔日扬州,生活豪华;扬州的吃,就是给盐商培养起来的。”曹聚仁在他的《食在扬州》中写道。明清时代,扬州茶馆大兴。现在扬州最有名的茶社,是晚清陈霭亭开设的富春茶社。主人以浙江龙井、安徽魁针、扬州珠兰研制成“魁龙珠茶”,香气浓郁,沁人心脾。茶社中蟹黄汤包、水晶肴肉、大煮干丝、虾籽饺面、翡翠烧卖、千层油糕等,令人垂涎欲滴。一只包子捏成二十四道皱褶,一方油糕要号称千层,可能这就是扬州人“食不厌精”的生活方式吧。
富春花局
早年的富春,却是以花起家。一半是花,一半是茶。得胜桥富春茶社老店经理王洪波告诉记者,富春早年是花局,花是富春的缘起。明清时期,扬州成为全国闻名的盐业集散中心,商业繁荣,文化发达,风雅成气,形形色色的花园、花局、花市遍及大街小巷。富商买花点缀厅堂、小店租花装点门面,每逢过节买花送人也是文雅之举。
扬派盆景园
在瘦西湖北面深处,弃船登岸,就来到了一片地势高低起伏的所在。在这露天的扬派盆景博物馆,一盆盆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黄杨、红枫、银杏、杉柏盆景穿越历史,在这里静静汲取天地之灵秀。孕育在长江与运河交界地的扬州盆景,既有北方的矫健雄奇,又有南方的飘逸婉约。一层层如云片似的规整造型,是扬派盆景的精髓所在。“一寸三弯”的技艺,让扬派盆景得以与苏派、川派、海派、岭南派并立于世。
《扬州画舫录》写道:“湖上园亭,皆有花园,为莳花之地……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
“扬州盆景的剪扎技术,大约在明清时臻于化境,这是因为明清扬州汇聚了许多花匠的缘故。它最大的功夫在于剪扎。它的特色,就是古拙经久,气魄雄伟,能从小中见大,而不忸怩作态。”韦明铧介绍。
扬剧出自江淮,江南的清柔之风与江北的朴实之气,蕴育出《双下山》《种大麦》般的清新风格。
唐人王建《夜看扬州市》描写热闹的扬州歌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从这里走出来的扬州参军戏名伶刘采春,是唐代戏曲的代表人物。参军戏是一种滑稽戏,类似于今日的相声,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员的参与。
“扬剧的柔美温驯和川剧的跌宕不羁,属于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在戏曲声腔上,扬剧是由香火、花鼓、清曲等地方艺术构成的,显得乡土气十足,轻盈而活泼;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弹戏、灯戏等不同源流的艺术组成的,显得古典味浓厚,深沉而多姿。”对比扬剧和川剧,韦明铧这样评价。
扬州熏香文化史料馆
“天下香料,莫如扬州。”——《扬州画舫录》
早在隋唐时期,扬州就成为了国际香料贸易和交流中心;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把文人香与诗歌、绘画、音乐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明清时期熏香文化发展更上一层楼,扬州人周嘉胄香学著作《香乘》被收入《四库全书》;扬州先后产生戴春林、薛天锡、张元书、谢馥春等香业品牌,香品风靡海内外,形成独特的扬州地方产业,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王其标介绍香料
如今,文人香已经被列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其标——文人香传承人之一,在自己的工作室打造了一间“扬州熏香文化史料馆”。 在王其标看来,香学是一门人文艺术,它不仅出现在《离骚》《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中,更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是文人自身情志的表达。从香方的谱写、香器的选择、空间的陈设等,都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制香工具
“文人香制作的步骤非常讲究,甄选香料,炮制萃取、依方配伍、和香粉、醒香泥、塑形成香等九大步骤。”传承了文人香制作技艺,王其标致力于恢复香方、传播香文化。“文明在交流互相借鉴,香文化也应该如此。”
评论 6
ppcount 2023-09-01 发表于四川
漂亮
fm7ab12f 2023-08-30 发表于四川
漂亮!
达州大竹县中华镇马龙村第一书记 2023-08-30 发表于四川
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