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北京市教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北京各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在决定学校是否选用校服及采用何种模式选购校服时,应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了解大多数家长的意见,并向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近年来,围绕校服定价、校服质量的争议时有发生,“天价校服”、校服安全等话题也曾多次引发社会讨论。(中新社)
与中小学生校服相关的争议,此前屡见不鲜。其并不是局部的、一时的问题,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共性问题。其实,早在多年前,多部门就曾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确立了多项关于“校服管理”的基本性原则。以此为基础蓝本,各省级的“方案”“办法”“通知”先后出炉,进一步强化了此类规范的细化和落地。最近,北京版的校服新规抛出,同样是对这一自上而下治理进路的承续。
国家层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施行于2015年。近十年过去了,中小学校服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现象,这是当初立法始料未及的。为了修复规范的适用力、约束力,就需要地方立法充分回应新动态、及时查漏补缺,通过对上位法法条精神的新诠释、新延伸,来实现基层场景内校服管理高水平的法治化——不仅是有法可依,更指向了法规的广覆盖性,以及“参照执行”的确定性、便利性。
北京市教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这其实不是新提法了!但难能可贵的是,其对于“少数服从多数”议事规则,对于“校服选用组织”的人员构成、校服选用程序的具体步骤,都给出了明确、详实的安排。这使得笼统的“不得强制”,有了更多程序性、实体性的保障。而这,显然是对近年来以“软胁迫”“捆绑式”统一采购校服等做法的有力回应。
当我们谈及校服管理,实则必然内含着两个维度的考量,一个是经济维度的,另一个是文化维度的。比如说,“天价校服”等,就因其不公允的定价、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备受质疑。大概也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一些省规定“农村学校原则上不要求统一着装、购买校服。”然而必须意识到的是,校服除了是一笔开支之外,更是身份符号、审美品位和校园价值观的载体,这种文化性是“管理意见”所无法管理的,却是学校管理者所亟待要正视和思考的。
评论 12
不二寺 2024-07-05 发表于四川
管理校服,其实是塑造校园风气呢。
从零开始啦 2024-07-05 发表于四川
校服得体又不失个性,挺考验人的。
fm01cb82 2024-07-04 发表于四川
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