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蛋糕复刻妇好鸮尊、莲鹤方壶 这位武汉姑娘让国宝“甜”出圈|封面头条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8-08 10:07 23797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孙思淼


造型生动传神,周身布满繁复精细纹饰,通体泛着古朴的铜锈绿的“妇好鸮尊”,切开它的内里竟是蓬松柔软的蛋糕;造型古朴且色泽柔美,泛着粉红色的温润光泽的“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凑近一闻满是糖果的甜蜜气息;还有剑身泛着冷冽银光,菱形暗纹如星河流转的“越王勾践剑”,轻轻一咬,巧克力的滋味在嘴中荡漾开来……


网络中,当博主“小邹邹”的身影,与一件又一件国宝级文物出现在视频之中,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因为那些文物并不是真品,而是她以国宝重器为原型复刻出的“文物甜品”。正因于此,在镜头中往往画面一转,网友就能看到她切开这些形神具备的作品,露出其甜品的“真身”。


从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莲鹤方壶,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还有彰显了楚文化浪漫与神奇的虎座鸟架鼓……如今,点进博主“小邹邹”的账号里,还能看到她用甜品复刻不同种类的文物。这位来自武汉的甜品师邹明磊,用一双巧手让文物“活”在了甜品世界里,“挑战用甜品做一百件文物”也成为了她最为鲜明的创作标签。就在创作新一期“文物甜品”的忙碌中,邹明磊挤出细碎时间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说起了她如何用双手拉近与历史的距离,用甜品承载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品《曾侯乙编钟》拿下世界大赛银奖

 “博物馆和文物总能带给我灵感”

“你敢相信这是一个蛋糕吗?”当造型逼真、纹饰繁复的“文物甜品”出现在画面中,高清的镜头将其中的细节放大,作品上的每一个纹路、褶皱都栩栩如生。可下一秒,手里拿着刀具的邹明磊就手起刀落,将“文物”切开展现出其甜品的身份。当下,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质量的作品,邹明磊的创作视频在网络平台中走红,仅单条视频的播放量就突破百万,被无数网友热议。

邹明磊在打磨作品

小心翼翼地为蛋糕塑形,用刷子细细描绘出文物细节,用心捏着手中的翻糖……视频里,邹明磊的动作熟练又流畅,食材在她的手上“摇身一变”成了国宝的形状。但令人惊讶的是,毕业于动画专业的她,本身学习的内容与甜品隔了十万八千里。可对于甜品的兴趣,让她决心进入这一行业深耕,系统地学习之下,邹明磊进入了甜品师的领域,专业的美术功底也成为了她灵感创意的支撑。

在创立了自己的甜品工作室后,时光辗转来到2018年,对于邹明磊的甜品创作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当时,她决定赴英国参加世界蛋糕大赛,可在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时犯了难。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的她,选择步入博物馆汲取灵感,而漫步历史的吉光片羽中时,她邂逅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于是在数月后,她携作品《曾侯乙编钟》 亮相世界蛋糕大赛现场并斩获银奖,让中国文物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也成为了她将甜品与文物结合进行创作的伊始。

“我常说,老祖宗的审美就是‘天花板’的存在,我们照着学就是了。以前我学习美术灵感枯竭的时候,也会去逛博物馆。”邹明磊说道,直至今日,作品《曾侯乙编钟》的“残次版”仍在她的家中保存,她在将文物原型缩小了100倍的基础上,用全糖复刻了整套文物。比赛现场,当外国观众参观作品时发出“amazing”的惊呼,让邹明磊印象深刻。也是在那一年,借着参赛的行程,邹明磊在大英博物馆中看到了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华瑰宝。彼时,一个“用甜品讲述文物故事”的想法,在她脑海中萌芽。

可这个想法的最终实现,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邹明磊说起,自己当时还经营了几家甜品店,忙于生计的她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来开启自己的创作,可这个想法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如微火一般从未熄灭。直至2024年12月的一天,邹明磊带着自己制作的、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巳蛇为原型的甜品出现在网络中,正式开启了“挑战用甜品做一百件文物”的系列创作。

邹明磊用甜品复刻的妇好鸮尊

用甜品复刻妇好鸮尊等国宝重器

“一件作品要做几百个小时”

古朴厚重的青铜器、造型独特的陶器、泛着光泽的漆器,还有通体呈粉红色香炉类器物……从2024年末发布第一期“甜品文物”视频开始,直至现在,邹明磊已经创作了十余个以文物为原型的甜品,并且涵盖了不同种类、材质的文物。从文物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还有细节的制作,一件作品背后的创作时长往往长达数百个小时,可最终呈现在观众眼中的,不过两三分钟。

譬如,让邹明磊的视频登上热搜,被各大媒体报道转载的妇好鸮尊蛋糕,耗时十余天才得以呈现。据悉,这件文物原型身上分布了8种纹饰,包括盘蛇纹、饕餮纹、兽面纹等,整件鸮尊的纹饰主次分明,每一种纹饰都需要依靠邹明磊挨个拆分、拓印、再用翻糖刻下来,组装到甜品主体上。“其实,一开始我去河南博物院看到这件文物的时候,我第一眼是把它排除掉的,因为我觉得我做不出来,超出了传统蛋糕的范畴。”邹明磊回忆道,但深入了解到这件文物承载的历史,和妇好这位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女军事统帅的故事时,她被深深打动,最终用常用的蛋糕、卜卜米(膨化谷物)、翻糖等材料制作完成。

邹明磊用甜品复刻大克鼎

此外,还有同样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莲鹤方壶,也让邹明磊“爆肝”了许久。因为从甜品制作的难度上来说,莲鹤方壶还要比妇好鸮尊难上许多。“这件文物不仅纹样繁多,壶盖上的每一片莲瓣还是镂空立体的形式,要掌握好糖的干湿度,才能做出造型。还有器身上镂空的双龙耳,腹部的飞龙等等,需要做立体的处理。当时真的做‘上头’了,每天都粘在工作台上,拓纹样、刻纹样、描纹样。”

就算花了十足十的功夫,但“翻车”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在邹明磊近期更新一期视频中,她用甜品复刻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因为这件文物由一整块芙蓉石雕琢而成,色泽粉润剔透,邹明磊选择用糖浆来浇筑,一体成型。可前后涉及做母胚,糖霜的配比等一系列的问题,邹明磊历经6次失败,尝试了两个月才做出满意的来。

“每尝试一件新的作品,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邹明磊说道,比如她现在正在创作的最新作品,目前已经拍摄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要等到完工还是得十多天之后了。而且自从开启这一系列后,邹明磊就没有了所谓的“上下班”时间,经常在工作台上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可在创作的过程中,邹明磊不仅体验到了满足与快乐,随着视频的出圈,她的作品更被不少博物馆看到。

邹明磊用甜品复刻圆明园的巳蛇

立志用甜品做一百件文物

 “希望网友能品尝到文化的甜蜜”

“挑战用甜品做一百件文物。”仔细翻阅邹明磊的社交账号,会发现无论在简介中,还是视频文案中,都会反复出现这一句话。她说,这“一百件文物”的创作目标,其实更多的是说给自己听,不断激励自身不能半途而废。现在的邹明磊,全身心沉浸在“用甜品做一百件文物”的计划中,按照她的进度,也许这个系列需要有几年才能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在网络中收获的正向反馈,也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我比较意外的是,我的受众中不少是‘宝妈们’。她们说,当放着我的视频时,孩子们愿意看,更听得懂。”在邹明磊看来,在有些人的印象中,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文物,都是“高冷”的存在,隔着玻璃展柜无法触及,而当自己用食材来复刻这些国之重器,反而让年纪小的朋友们有了贴近感,没有那么“高冷”。

邹明磊用甜品复刻三星堆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这一点其实挺激励我,既然有人愿意看,还是下一代年轻孩子们爱看,我在文案创作中也调整了方向,讲得不会那么严肃,文案更易懂通俗些。”邹明磊还回忆道,因为作品创作周期长,自己的更新频率比较慢,经常隔一段时间才更新作品。这时,她的账号后台会收到不少私信,全是希望她不要“断更”,要将这个系列持续下去的鼓励。“所以,一百件文物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

除了美味的甜品、制作的过程,在邹明磊的视频中讲述更多的,是关于文物的故事,它们从何而来,承载了怎样厚重的历史,历经了如何跌宕的岁月,都是邹明磊重点呈现的。邹明磊也谈到,其实自己一直想做的,就是以甜品为媒介,讲述中华文明的瑰宝,展现文物上精湛的技艺,璀璨悠久的历史,和其中凝聚古人无穷的创造力。

有趣的是,在这些“文物甜品”制作完成后,总不会浪费,邹明磊会和身边的亲友一同分享,她的丈夫是第一个“试吃员”。邹明磊表示,目前视频的拍摄、后期等工作都是丈夫包揽,而她负责视频的内容、文案。

邹明磊用巧克力复刻越王勾践剑

虽然隔着屏幕,守着邹明磊账号更新的网友们没法亲自品尝到“文物甜品”的味道,但在邹明磊看来,视频中传递的文物故事只要被观众所记住,他们自然也“品尝”到了来自文明瑰宝的甜蜜滋味。“就比如妇好鸮尊的那期视频,只要有网友通过这个视频,知道了妇好的故事,了解到‘鸮’到底是什么生物,我觉得就是有意义的,他们也‘吃’到了这道甜品。”

(本文图据受访者)

评论 2

  • 一条锦鲤 2025-08-08 发表于四川

    太逼真了!

  • fm1234567 2025-08-08

    不错哦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