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王攀
在抗疫的战场上,除了“红区”的插管人员、医护人员,距离新冠病毒很近的,还有各地疾控中心的检验师。
“我们与新冠病毒的距离,有20厘米,这是核酸检测咽拭子胶棒的长度”。11月16日,“准90”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疾控中心初级检验师吴清这样告诉记者。
疫情爆发后,正在休假的吴清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返回岗位。她从第一次检测高度疑似病例的“害怕”,到检测出德阳市区的5名新冠确诊患者、4名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多名疑似病人。吴清的成长和担当,得到认可。
日前,四川省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省级表彰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吴清名列其中。
直面首个高度疑似病例采样 距离只有20厘米
2020年除夕前,吴清等人接到全员待岗指令。1月28日,正在盘算如何度过剩下假期时,吴清接到单位电话,“全部人员取消休假,返岗工作”。
吴清将母亲和两岁的女儿送回什邡老家,独自一人返回德阳市区,和同事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2月下旬,吴清接到旌阳区东湖乡卫生院的信息,一名村医高度疑似感染新冠病毒。CT显示,该村医的肺部,已经出现了毛玻璃样病变。吴清说,这名村医出现了发热等症状后,主动前往定点医院,接受隔离。
吴清和另一名女同事赶到东湖乡卫生院时,村医被隔离起来。见着同事要跟她一起进去,吴清说“你别进去了,你孩子还在身边,我一个人住,没事”。
吴清坦诚地说,当时她是很“忐忑”的,毕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高度疑似病例。“感染了可能会要命”,“我中招了孩子咋办”?短短的走廊中,吴清冒出了许多想法,直到打开隔离病房的门。
村医坐在房间里,穿着隔离服,带着口罩。见到此人保护意识很强,吴清稍微安心。但当她投入工作后,奇怪的想法都消失了。
拿出咽拭子,吴清帮着村医采集标本。“他一直往后仰着头,刚开始并不顺利。”吴清说,她一边安慰,一边按住村医的头,将咽拭子伸到村医喉部。那样做,距离很近,只有20厘米。
“一阴一阳”再检确诊 一天最多检测200多个标本
“我们最担心的,是被检测的疑似病例,咽喉不舒服,咽拭子采样时可能出现咳嗽,唾沫喷我们一脸。”吴清说,这样的话,危险程度就比较高了。
采到村医的两份不同位置的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很快,结果出炉,一份显示新冠病毒肺炎阳性,另一份则是阴性。
为了尽快确定结果,第二天一早,吴清再次和同事前往村医隔离的地方,采样检测。最终,该村医被市疾控中心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转入定点医院治疗。
“时间很宝贵,因为可能随时有事需要出发,回来再检测。”吴清说,10月初,一个从中风险地区回到德阳的旅行团,需要按照防疫要求,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接到通知,出发时间是晚上两点。此时,已经是晚上。
暖心的同事让吴清睡一会儿,出发前,同事又将她接到单位。忙碌的采样结束后,一名游客问吴清“什么时候可以出结果?”吴清回答道“我们马上回去就检测,你看到天亮的时候,结果就差不多能够出来了”。
这样一干,就到了天亮。
吴清回忆,曾经最多的一天,她和同事采集到150多个标本,加上各个定点医院送来的样本,200多个标本的检测,在她和同事的协作下顺利完成。
据悉,德阳市区的5名新冠确诊患者、4名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多名疑似病人,均是吴清和她的同事们采样检测出来的。
开心团队努力得到认可 驰援武汉的人更优秀
对吴清的评价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它穿梭在病患身旁与实验室,釆集标本检测病毒,用科学的手段第一时间报告病毒旳踪迹,在新冠肺炎的抗击一线,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侦查兵,用20cm的距离彰显职业的作为”。
吴清说,她并没有想到能进入拟表彰名单。吴清认为,全国一盘棋抗疫,四川有许多医护人员、企业群众逆行武汉,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她只是做了本职工作。
10月26日,四川省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省级表彰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吴清是其中之一。
名单出炉后,吴清收到了领导转过来的名单图片,乍一看,她还以为是需要采样的人员名单。
得知消息,吴清表情平静,内心却很激动,因为大家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这份荣誉是大家的,我们负责检验的团队有四个人,大家都很辛苦。”吴清说。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