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萤火照空时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到来|万物有时·物候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7-23 10:37 205956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制图 刘雨曦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7月23日,当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到来,这也意味着,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已经过去一半了。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大暑时节,正好进入酷热的“三伏天”,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日子正是此时。况且在这一时节,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更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可见,大暑意味着炎热之极。

古时,人们将大暑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意为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随时都会有雨水落下。

腐草为萤

关于萤火虫来源的浪漫意象

“腐草为萤”,看似是一种古老的浪漫意象,当下的人们自然不会相信腐草会变为萤火虫。可在古代,关于萤火虫的民俗文化中,“腐草化萤”是广泛流行的解释萤火虫来源的说法。《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腐草为萤。”《逸周书》载:“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

而古人之所以有这种认识,是因为萤火虫栖息的环境,以潮湿腐败的草丛为主。古人往往会看到萤火虫从其中出入,于是便凭直觉产生了“腐草化萤”的说法。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甚至对腐草化萤做了更为详细的解释,他认为萤有三种,一为茅根所化,一为竹根所化,还有一种为水萤,居水中。他在书中写道:“萤有三种:一种小而宵飞,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也……一种长如蛆蝎,尾后有光,无翼不飞,乃竹根所化也……一种水萤,居水中。”

萤火虫飞舞 图据网络

在古人的观念中,不仅腐草能够化为暗夜生辉的萤火虫,连人的魂魄也能化为萤火虫。不知何时,民间又把鬼魂与萤火虫联系起来,认为夜间飘飞的萤火虫就是女鬼所化。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就认为夜间飘飞的萤火虫是女鬼所化。

这样看来,萤火虫似乎为古人所惧怕。其实不然,也有民俗认为萤火虫出现是吉兆,相信有萤火虫飞进室内就会有客人来临。

囊萤夜读

萤火虫是勤奋学习的象征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在民俗之外,存在于文人墨客笔下的萤火虫,却别有一番意味。正如虞世南所写的《咏萤》,就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全诗前两句先从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写出了它的弱小,后两句写这样的小虫在黯淡黑夜中却努力地放出光芒,使自己的存在被众人所知。虞世南也是在借物喻人,寄寓身世之感。

元·刘贯道 《消夏图》

在古代民间,萤火虫还是勤奋学习的象征,这与妇孺皆知的“囊萤夜读”的典故有关。《晋书·车胤传》记载:“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人车胤幼时好学但家贫,无钱买油照明读书,他就借萤火虫的光芒,夜以继日地读书,最终成为饱学之士和国家栋梁。

到了清代,还有人专门捉萤火虫来卖,用以做成萤火虫灯。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北郊多萤,土人制料丝灯,以线系之,于线孔中纳萤。其式方、圆、六角、八角及画舫、宝塔之属,谓之‘火萤虫灯’。”

“栖禽动夜竹,流萤出暗墙。”苦夏虽长,但能于夏夜看到萤火飞舞,也能从这美丽的场景中收获些许清凉。眼看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到来,酷热的三伏天也总会结束。

评论 4

  • 拔不完的草 2023-07-23 发表于四川

    大暑大暑 石头都要晒化

  • 川主乡黄秀琴 2023-07-23 发表于四川

    小署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确实酷热。

  • 荥经县新添镇天凤村驻村工作队 2023-07-23 发表于四川

    节气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