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0月18日是防治乳腺癌宣传日。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常见的病症,治疗手术给女性患者会带来身心重创。乳腺癌虽然是最常见的女性癌症,却也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女性如果能顺利度过治疗期,重生后将要面对的是悠长的余生。一款帮助身体康复的术后文胸,则有助于她们重建的社会身份与情感身份。
内衣设计师于晓丹在23年的职业生涯中,给无数女性设计内衣,同时,她也是一位文学译者、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翻译出版《洛丽塔》。2015年,她出版了随笔集《内衣课》,读者反响良好。在之后七年,于晓丹开始了术后内衣的设计。其间,她经历了母亲的离世和好友确诊乳腺癌。好友术后被于晓丹邀请到工作室,试穿了做好的第一款术后文胸样衣。好友换上后,她的家人说:“你又跟生病前一样了。”于晓丹说,她会一直记得这句话。带着这七年的新感悟新发现,于晓丹调整内文结构,增补内容,亲手绘制了插图,重写了导言、后记,构建和完善了内衣的知识体系。
《内衣课》新版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内衣种类设计、发展历史等方面的解读,同时也融入了晓丹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我希望这本书是浪漫的、柔软的、有温度的,也有强知识性的一本书。”她说。 女作家林白在推荐语中说《内衣课》写的是200年里女性通过“内衣”找回身体舒适与内心自信的过程。
在新版后记中,于晓丹分享了她自己与母亲的一个故事。2015年,《内衣课》首次出版时,一家媒体来拍摄视频。于晓丹讲到每年她回北京探亲,都会带一些公司里清仓的内衣产品给家里的女性。每次大家都兴致勃勃等着她从包里往外掏那些好看的东西,有一次母亲远远地站在门口,问了一句:“有没有合适我的?”于晓丹看都没看就说,应该没有。“说完,还更大声地跟房间里其他人继续说笑。不过我还是用余光扫了她一眼,她驼着背,默默转过身,悻悻地走了。这则采访视频播出以后,有人留言问我:你后来有没有给母亲做一件合适她的内衣?没有。”
在初版《内衣课》“文胸”一章的导言里,于晓丹写道:“一个女人的一生,大多要经历发育、生育、更年期等从成长到衰落的生理变化过程。……文胸是女性生命最温情也最冷静的见证者和守护者,也是不乏冷酷的提醒者。”
于晓丹说,“最后这句话,只有我自己知道,就是为母亲那个瘦小的、佝偻的、落寞的背影而写的。”
评论 2
三木 2022-10-18
牛
风风火火恍恍惚惚 2022-10-18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