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口民警到“全省三八红旗手” 从警21年 成都女警何均燕百炼成钢成为户政专家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3-08 11:55 143111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姚媛媛

成都彭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何均燕,从警21年,从事窗口工作15年,她把“窗口小事”雕琢成“民心工程”,在警民之间架起一座稳固且温暖的连心桥。“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省级户政专家”等称号见证着她的杰出,但在她看来,警察的勋章不在于这些荣誉,而在于群众的肯定。

何均燕

遭遇窗口难题

她用真诚化解冲突

办证窗口仿若一方小小的社会舞台,每日人潮涌动,何均燕在这里接触着形形色色的难题,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

“为什么不能办?你今天要不给我办,我就住这儿不走了!”2024年6月的一天,情绪激动的李女士指着年轻民警的鼻子大闹,抄起柜台上的物品就往地上砸。

何均燕听到动静,快步赶来,她把年轻民警护在身后,温和地对李女士说道:“大姐,你先别急,我们坐下来慢慢说。”

原来,这位李女士因子女入学问题急于迁移户口,却因材料不全不符合政策要求。同事们回忆,当时现场气氛剑拔弩张,但何均燕始终保持着微笑,半个多小时的政策解释中,她将户口迁移规定拆解成家常话,把办证事项转换成邻家小妹的关切。当保洁阿姨拿着扫帚加入劝导时,一场冲突已悄然化作三个女人的交心。

从那之后,何均燕与这位保洁阿姨逐渐熟络起来,阿姨常常向她咨询一些户籍政策,也会在有群众不理解工作的时候帮忙调解安抚。虽然阿姨早已离职,但这份情谊一直延续至今,今年阿姨打来电话:“我自己家做了腊肉,给你送点过来……”

何均燕(左一)

执行有温度

破解疑难杂症见真章

2025年初,一位六旬老人的哭声出现在窗口大厅。这位老人曾经是彭州市与阿坝州黑水县两地的双重户口,在2018年户籍清理时,由于他不在彭州居住,导致彭州户口被注销。后来,老人又回到彭州生活,如今村里征地拆迁,没有户籍的他无法享受失地农民保险。

何均燕得知情况后,仔细核查了老人的户口历史资料,确认户政部门在处理过程中完全依法依规,并无任何差错。但她没有对老人的困境坐视不理,而是主动联系村支书,又与社保等政府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确定老人虽户口不在当地,但依然有条件领取失地农民保险,成功帮助他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

在何均燕的工作电脑中,有一个专门标注为“疑难户口”的文件夹,里面记录着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依法更改民族,更正年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为了攻克这些复杂难题,她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联系派出所入村核查户口历史情况,衔接相关政府部门查找政策依据,这些本不属于她职责范围内的额外工作,她不仅主动承担了下来,还做得格外用心。她常常说:“政策是刚性的,但执行要有温度。”

作为全市公安窗口的标杆,何均燕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创新推出“行走的办证中心”模式,为全市20个乡镇的重点人员上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何均燕带领办证中心的“娘子军”先后赢得了全国巾帼文明岗、成都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成都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班组)等一系列荣誉。

评论 1

  • fm1906641 2025-03-09 发表于四川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