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会场里响起教育之声。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2025)开幕,论坛主题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聚力教育强国建设”,汇集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们共同的期待。
主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案例、交流观点。和小编一起重温精彩片段——
教育改革案例分享
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2006年,我校正式成立了第一支服务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小学生讲解员队伍。近20年来,从初创时的一个小社团,到生成讲解稿并且有了自己的培训手册,再到今天开发出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综合实践类课程,“红喇叭小讲解员”成为了一个品牌。
我们将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红色基因代代传,将助力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
卢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勇担责任使命,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西安交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战略部署,依托创新港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6352”创新工程,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引入各类金融资本、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培养卓越创新人才,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区,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坚持把企业主导的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突破口,聚焦“企业主导什么、怎么主导,校企怎么融合、在哪融合、怎么深度融合”问题,探索建立“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在产教融合中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进而打通创新链、融合产业链、引入资金链、共享人才链,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王霞
山东省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县中振兴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立足县中基本均衡实际,把“创优质、塑特色”作为主攻方向,市县一体统筹推进,努力打好四场革新硬仗。
一是以“市县结合改革”统筹关键资源配置。探索推进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夯实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基石,进而更好巩固县中优质特色基本盘。
二是以“中考改革”统筹育人生态轻负高质。作为新一轮国家中考改革试点市,以中考为支点,推动县中有序竞争和深层变革,打造“全域轻负优质”教育生态。
三是以“双新改革”统筹特色多样发展。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特色高中、特色学科“双特计划”,“一校一品”打造特色高中28所,其中县中19所,全市省级特色高中、学科基地17所。
四是以“治理改革”统筹各方育人合力。推动县中办学从“经验管理”向“智慧治理”跨越。
罗延安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
天津行业企业办学特色鲜明,全市70%的高职院校和55%的中职学校由行业企业举办,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
一是坚持立法先行破题。及时修订职业教育条例,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产教融合法规,率先推动“一体两翼”改革,推动产教融合从“政策引导”迈向“法治保障”。
二是强化平台实体支撑。立足服务天津“1+3+4”现代产业体系,紧密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龙头企业需求,布局建设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10个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专业对接产业、院校对接园区的双向赋能机制,实现以教强产、以产兴教。
三是推动关键要素改革。完善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高职专业对接主导产业比重达90%以上。推动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基地等5大教学关键要素联动改革,超50%毕业生选择留津就业创业,职业教育已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优质技能人才“蓄水池”。
陈艳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
江苏是高等教育大省,也是人才大省,正处于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强烈。各类人才的集聚和培养,有力助推了江苏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高校建设。
一是树立鲜明的引才导向。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意见》和《加强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行动方案》,结合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高精尖缺”方向,同时按照“双一流”建设和学科发展布局,将人才引进的目光更多聚焦海外高层次人才,做到精准引才、靶向引才。
二是锻造优质的引才品牌。用好省顶尖人才支持计划、“双创计划” “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人才。
三是打好有效的引才“组合拳”。通过校企联合引才,将引才聚才和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对接,建立“身份在高校、创新在企业”的引人机制。
黄念平
湖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2025年5月14日至16日,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成功举办。
大会全景式展示了中国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树立人才培养新标准、探索教育变革新路径的实践与探索,为数智时代的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对于湖北而言,不仅是一次圆满成功的国际会议,更是一次对全省教育系统的战略牵引和全面赋能。湖北将持续巩固和扩大大会成果,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湖北智慧和湖北力量!
主旨报告
杨贤金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教育科技人才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也是实施创新驱动、赢得战略主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和系统引擎。一体推进就是要打破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存在的体制机制壁垒。教育和人才的关系是教育培养人才,人才反哺教育;教育和科技的关系是教育支撑科技,科技牵引教育;人才和科技的关系是人才驱动科技,科技成就人才。
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坚持开放合作,以天大人必做天大事的豪迈与担当,来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服务,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上做榜样、当先锋。
徐坤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近年来,人工智能创新加速演进,既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创新基础,也为教育突破“标准化束缚”,回归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内在潜能、促进全面发展的本原提供了变革动力。
北邮作为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数字化力量”,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不断加强教育数字化顶层设计,打造了AI for Education、AI for Management、AI for Science一体谋划与推进的“AI-EMS”联动机制,系统推动教案、教材、教师、教室等传统教育元素向数据、模型、智能体、平台、场景等教育新元素转变,探索构建“无边界大学”,一体推进未来教师、未来课堂、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中心等的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
李立国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长聘教授、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综合改革要体现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全局看教育、立足长远看教育。站在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视野,来看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专门提到,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等。
通过综合改革,教育方方面面将更加适应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