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端奶瓶唱豫剧 网友心都化了:第一次见“花木兰”喝奶!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10 18:45 133085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王永志记得,今年六月,带着田佳卉来学习豫剧的,是她的姥爷。“刚来的时候,开开心心,结果一上课就哭了,其他学生吊嗓子练声,她被吓到。”

后来,这个三岁多的小女孩,不到四个月就对戏剧产生极大热情,每一次豫剧表演都想上台。国庆节,王永志带着田佳卉扮演的“花木兰”亮相,原以为只是一次平常演出,谁知,拿着奶瓶的田佳卉和奶声奶气的唱腔,让师徒俩走红全国。

10月10日,封面新闻对话王永志,听他讲述和孩子的教学趣事。

田佳卉

三岁萌娃学豫剧

“奶喝饱了才有力气唱戏”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句传唱度极高的豫剧《花木兰》台词,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爆火,原因正是一个三岁小“花木兰”手捧奶瓶,头顶木兰盔、身着全套戏服、迈着小步上台,在师父引导下,奶声奶气唱出这句词。

小奶娃名叫田佳卉,不到四岁的年纪,已经参演过六七场豫剧演出,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的,正是她今年国庆期间的节目:《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视频里,师父王永志问小徒儿:饿不饿?困不困?萌娃田佳卉皆摇头回答,最后,她在师父的带领下,逐句完成表演。稚嫩童声中,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十分明显。

因为田佳卉不足四岁,每天都要喝奶,这次表演前,她的妈妈特意嘱咐孩子姥爷此事。尽心尽力的姥爷果然给孩子带上奶瓶,还给田佳卉加油打气:“喝了奶以后再唱有劲儿。”

“花木兰”上台前先喝奶,萌翻了(视频截图)

于是,在上一个表演还没结束时,田佳卉便双手扶着奶瓶,在舞台侧方可劲儿喝,谁知,还没结束“用餐”,就轮到自己上台。于是,可爱的萌宝一手拿着奶瓶,一手被师父牵着磕磕绊绊登上舞台。舞台上,王永志哄了许久,她懵懵懂懂交出奶瓶,拿上话筒,稚嫩却洪亮地唱出了那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网友在视频下方乐开花,“宝贝的艺名就叫小奶瓶吧!”“见过那么多花木兰,第一次见喝奶的。”

萌娃学戏最大难点是发音

希望孩子都能解决就业问题

田佳卉是王永志开设的豫剧兴趣班学生,她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因为在家都喜欢看戏,于是家里人带着她来到了王永志这里。

兴趣班不同于艺术学校,学生大多来来走走,从2018年开班至今,王永志教了近百名学生,只有大徒弟张储储等三个还在坚持学习。

“学了四个月,能唱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王永志点赞小徒弟唱功。“因为她能记住旋律,知道哪里唱哪句词,嗓子也放得开。”在王永志看来,田佳卉登台不怯场、胆子大。最大的进步,是清晰吐字。

萌娃田佳卉和她的豫剧师父王永志

想起早期的教学,王永志笑出声来,“我说‘偷偷告诉你’,她说‘兜兜告诉你’,小孩子就是有很多发音不准。”

从说词到音准,田佳卉学习速度很快。头顶沉重的冠、脸上的彩绘、繁复的吊眉,都没让田佳卉退缩。“这个孩子挺能坚持的,有时候化完妆,从准备到演出得半小时或一小时,服装很重,她也坚持下来了。”国庆当天田佳卉扮演的花木兰,是女扮男装状态,头顶的木兰盔虽然比穆桂英装扮要轻,但也有3斤。

“一说登台演出,她就很开心,如果不是喜爱,很多成年人都忍不了这份苦。”王永志感慨。

2007年,同样热爱戏剧的王永志考入艺校学习豫剧,“化一次妆,我的嘴唇就会脱一层皮,按照剧院的强度,一天多次演出,我的皮肤承受不住,所以毕业后没能进剧团。”王永志向记者介绍。

随后,王永志选择回家开设培训班。“把戏曲文化在我们这一片传播开,也算是对于戏曲传承的一份贡献。同时教好愿意做这个行业的学生,让他们将来也有一碗饭吃,也挺好的。”

(图据受访者)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