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韩松与别人确实不同,他的感觉比我们多一维,因而他的科幻也比我们多一维。”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这句评价,精准道出了韩松在中国科幻界独树一帜的地位。
近日,韩松科幻作品中短篇精选集《看的恐惧》由科幻世界杂志社策划、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十四篇重要代表作,既包含入围雨果奖的《没有答案的航程》,也有反乌托邦寓言《看的恐惧》等经典之作。这是《科幻世界》时隔27年再次为韩松策划作品集,更是他的作品首次纳入代表中国科幻最高水平的“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看的恐惧》
8月30日,“韩松的‘三维科幻’——《看的恐惧》新书分享会”在成都举办。资深科幻人、作家谭楷,银河奖得主谢云宁、国内首位科幻博士姜振宇以及该书责编汪旭齐聚现场,在《科幻世界》原创图书部主任陈曜主持下,围绕“三维科幻”的内涵、文学价值与出版历程,与读者展开深度对谈。
分享会
用梦境、平行宇宙等元素勘探 “内心宇宙”
作为中国科幻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曾担任《科幻世界》总编辑的谭楷直言,他完全认同刘慈欣对韩松科幻“三维”的评价。他以《宇宙墓碑》为例,指出多数科幻聚焦宇宙探索的“过程”,韩松却跳出“太空英雄归来受捧”的常规叙事,用“墓碑”意象提醒人们:1972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飞了30多年才飞出太阳系,宇宙探索远未到终点,“韩松比我们看得更远”。谭楷还提到,韩松擅长从独特角度挖掘题材,如《地球是平的》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地球是平的”认知为起点,虽未写完却留下广阔想象空间,恰是其“多视角看世界”的体现。
电子工程师、科幻作家谢云宁则分享了自己与韩松作品三十年的阅读之缘。他至今仍难忘高中时初读《宇宙墓碑》的震撼,尤其盛赞《三峡之旅》——这篇基于韩松乘船求学经历的小说,将现实与虚幻、青春与末日交织于迷雾笼罩的三峡,呈现出一个充满隐喻的异质时空。在他看来,韩松的小说如同“黑夜的叙事”,用梦境、幻觉与多重宇宙直指人心深处,不断叩问存在本身的真实性。
分享会现场
以科幻之刃切入现实
弥补“科幻缺乏文学性”的偏见
姜振宇从文学批评角度指出,韩松的作品极大拓展了科幻文学的疆域。“他擅于将科技叙事与人文沉思相融合,关注技术冲击下人的真实处境。”《地铁惊变》等作品不仅令人“脊背发凉”,更以高度的文学自觉观照现代性困境——这种对异化现实的犀利刻画,甚至超越了不少主流文学作家。
《看的恐惧》责任编辑汪旭在阐释韩松独特的叙事魅力时说,一个拥有十只眼睛的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种设定所带来的不仅是惊奇,更是根本性的视角颠覆。她透露,自己与韩松的“缘分”早在大学时期就已结下,因其作品同时具备科幻内核与纯文学气质而深受吸引。2023年,汪旭提出策划这本精选集的设想,不仅是为了续接27年前的出版前缘,更是希望将韩松的作品正式纳入“中国科幻基石丛书”,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这位作家超越维度的思想冲击。
(《科幻世界》杂志社提供图片)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