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凌萍:用科技之光催生绿美乡村丨最美科技工作者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5-31 10:29 70338


人物名片

蒋凌萍,农艺师、现任石棉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站长。


她不仅是石棉县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科技特派员,五年的贫困村驻村农技员,也是享誉全县的植保和黄果柑专家。 2017 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五个一”优秀 驻村农技员;2007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稻飞虱防治先进个人”;2008 至 2010 年连续三年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绿色防控先进个人”。2012 年被雅安市妇联评为“创先争优巾帼建功标兵”;她参与主研的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市级三等奖2个。2009年被石棉县评为首届“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2020年两次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连续4次获得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而就在前一天,5月29日,“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成都举办,为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授予了“最美”称号,农艺师、现任石棉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站长蒋凌萍就是其中一位“最美科技工作者”。

“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为农村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目标贡献力量,做出更好的成绩,回报这个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近日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蒋凌萍表示农业人的初心需要人来坚守和传承,而她和其他基层农技人员将继续努力工作,带动乡村农业技术提升,帮助农村群体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蒋凌萍在田间传授农技知识

对于本次被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位二十余年扎根基层,帮助了数个乡镇走上致富道路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显得谦虚而腼腆:“我了解了本次其他‘最美工作者’,他们的研究都太厉害了。如果把他们比作太阳,我连一颗小小的星星都不算。不过,当我站在仪式上接受这份殊荣时,我想我不再是仅代表自己了,而是代表千千万万基层的农技工作者接受了这份荣誉和鼓励。”



初心不改持续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助力石棉完成“绿美乡村”蝶变

蒋凌萍生长的石棉县位于川西高原南麓的四川省雅安市,山地面积占了98%。在她的学生时代,石棉县还是传统农业大县,长久以来受产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条短等因素影响,农业助推群众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我要为农村富裕幸福和农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蒋凌萍因为自小目睹了山村的贫穷困境,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理想。于是她选择了就读农校,并在完成学业后在县里的农技站工作。

但开始工作几年后,蒋凌萍意识到,石棉只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且种植技术落后、作物效益低下,这些种种劣势都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自己当时储备的农技知识又不足以给农户提供更好的建议。于是,为了寻求石棉农业的“新解”,她决定重返校园,前往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农业高新技术与管理专业。

在四川农业大学3年半的学习过程中,蒋凌萍不仅收获了先进农业技能、农产品推广方式方法、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管理等知识,还和大学里学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成了农业高校和田间百姓沟通的桥梁,“我回到石棉后,会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老百姓,并且接受他们提出的疑问难点,而在我解决不了的时候,又会向专家们求助,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回望过去的26年间,蒋凌萍依托自身过硬专业知识和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已然助力曾经农业产业落后的石棉蜕变为了“绿美新乡村”,期间她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在石棉推广落实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创新性地把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进行完美融合,在全县完成了10.5万余亩的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绿色防控;建成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100亩,全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5万亩,推广植保新技术15项、绿色防控模式6项......



身兼多职参与“脱贫攻坚战”

带领“省定”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身负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蒋凌萍注定需要“能者多劳”。2016年初,她被选派为“省定”贫困村马富村的驻村农技员,同时又被任命为“三个一”非贫困村巡回服务小组组长,开始了助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

当时一到马富村,她就和各位驻村干部一道马不停蹄走访村组,找定位,及时与村组干部、帮扶对象共同研究脱贫方案,集思广益、为每位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和措施,迅速开展精准帮扶。

此后,她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到扶贫资金30万,把黄果柑面积从800亩扩大到了1500亩,引导海拔1200米以上的村民种植核桃300亩、猕猴桃120亩,基本实现家家户户有产业。同时,她还积极申报、整合了省级科技项目和市级科技项目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和移民后扶资金130余万元,为马富村安装农业基础设施、购买农业产品。

为了让马富村真正实现科技致富,她分产业、分区域、分品种编制培训课件,培训资料,聘请川农大教授、科院专家破解技术难题。在马富村共计开展技术培训70余次,培训人员7000余人次,还将自己的手机开通成农情电话,接受群众电话咨询200余次。

为了促进黄果柑销售,她在互联网发布《采购马富村黄果柑的倡议书》,让农产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销售。实现了马富村黄果柑、猕猴桃等产量从原来的800吨,变成了现在2100吨,产值从300万元变成了800万元,人均收入从2400元变成了6800余元的目标......

2016年底,在蒋凌萍全方位的悉心帮扶下,马富村通过国家脱贫达标验收,退出贫困村。而后,她并没有离开马富村,而是坚持驻村到2020年,看到她带去的农业技术、设计的种植方案基本都稳定见效了才安心卸任该村的驻村农技员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参与扶贫的蒋凌萍其实还身负着石棉县黄果柑科技特派员和黄果柑专家大院专家的本职,为了兼顾两份工作,她常常白天忙脱贫,晚上又加班完成本职工作。回想到那时忙碌的日子,蒋凌萍表示:“当时我觉得的确很难,每天整个人都是紧绷着的,但回头看来好像也没那么难了,特别是马富村通过验收时,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释怀,因为看见自己的努力的工作都有了成效。”



全方位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见证“中国黄果柑第一县”诞生

参加工作的20多年里,蒋凌萍见证了石棉从种粮到发展经济作物的过程。如今,石棉已成为了“中国黄果柑第一县”,并通过这一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的致富“金果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据雅安日报报道,在今年四月,石棉全县就已累计销售黄果柑4.1万吨,较去年提升16%,销售收入达1.5亿元。

而黄果柑产业能在绵阳的发展壮大,少不了蒋凌萍这样的基层农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从说服老乡尝试种植他们眼里不能当饭吃的水果,到普及种植养护知识、培训种植技术,再到现场辅助农户们进行果树的田间管理、解答农户们的生产难题等等繁杂的事项都是蒋凌萍的工作。

蒋凌萍组织开展农业管理技术培训会

在工作的过程中,蒋凌萍则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一方面引领广大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好“三农”,另一方面心贴心、手把手地教授农民群众,带动他们紧跟时代步伐,树立起科学耕种观念,培养起了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有数据显示,在参加工作的这些年中,她先后进行技术培训1300多次,培训农民7万多人次,接受咨询2万多人次。

此外,她还编写了和参与编写多项书刊和实用技术,包括编写了《石棉县黄果柑管理月历》《石棉县黄果柑标准化种植技术》《石棉县黄果柑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解决方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棉黄果柑种植技术规范》和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编制《黄果柑》《黄果柑增糖降酸技术》等资料,印制100000多份发放到农户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农技知识,“农技知识印成资料可以方便老百姓们反复观看学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提升老百姓整体的农技素质。”

目前,蒋凌萍的农业资料编写、传播工作也一直在继续。据她介绍,在每年的特定时段都会根据当年的情况和往年的经验制作好资料在线上、线下送到农户们手中,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种植管理建议。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