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上老校舍“重拾记忆” 中方援老挝万象市皮瓦中学项目顺利交付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4-07 18:43 61377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近日,中建西南院和中建咨询组建联合体承接援外成套项目管理任务的“援老挝万象市皮瓦中学项目”在老挝首都万象顺利交接。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表示,皮瓦中学项目是中老友谊的缩影、滇老合作的结晶。

据介绍,万象市皮瓦中学是中老两国领导人高访共识项目之一和基础教育领域支持的首批项目,项目位于万象市中心,总建筑面积7792.89平方米,可容纳约1400名学生。

环境、视觉、生活

为60年校舍重拾记忆

从云南昆明乘坐航班,2小时内便可以落地老挝万象。在这座沿着湄公河岸而生,被称作“月亮之城”的城市里,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元素,无不见证着多年的中老友谊。

自中老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万象援建了包括医院、公园、通信卫星在内的与百姓福祉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也有文化宫、机场、公路等改善老挝城市现代化形象的基础工程。

在城市中心地带,皮瓦中学的新校舍安静地矗立在阡陌纵横的街道中央。原有建筑始建于1959年,老旧失修,校园的更新建设对于老挝普及义务教育的战略方针有着重要的意义。

“60年时光使这座学校完全融入了城市及市民生活,也承载了众多万象市民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这段栖居、成长的时光极为珍贵”,中建西南院人居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执行总建筑师谢昕介绍说,“设计师力图将这些时光片段进行整理和重构,让记忆得以新生,并尝试可持续“低技策略”和“被动式理念”,“我们想把学校打造成为一座根植地域、面向未来的现代建筑。”

设计师将校园的大树原址保留,希望它能继续成为学校的文化图腾及精神皈依,让师生在斑驳的光影中延续“环境的记忆”;将原教学楼的通风护栏、镂空花墙、遮阳百叶、木质门窗等建构细节及色调进行提炼并应用到新建建筑中,延续师生“视觉的记忆”;新建建筑在保留大树附近设置架空层,作为休憩场所,力图保留师生原有的生活方式,从而延续校园“生活的记忆”;将建筑体量进行合理控制,使之融入城市整体肌理,同时将老挝传统建筑的歇山屋顶、重檐门头、神龙装饰等元素抽象应用到新建建筑中,使之彰显现代性的同时,又延续了“城市的记忆”。

提前竣工

新校舍将迎来1400名学生

为确保项目高效运行,中建西南院和中建咨询联合体组建了多部门协作的后台支持管理团队。2021年2月,派出第一批先遣组赶赴项目现场,对临时学校的建设、旧校舍的安全拆除进行监督管理。

项目于2021年5月正式开工,并于2023年1月通过国内第三方专家组验收,较原计划工期提前竣工。

4月3日,随着一架从昆明起飞的飞机落地双流机场,中建咨询援老挝万象市皮瓦中学项目现场管理组一行时隔782天,顺利回到成都。

“因为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疫情,为了项目的如期推行和最大程度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我们大部分同事在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工作在国外一线”,现场管理组组长屈安雄说,“也正是在各参建方的共同努力下,至项目竣工,工地未发生一例新冠感染,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并在疫情稳定后抓紧复工复产,实现了项目顺利履约交付。预计新校舍将很快迎来1400名老挝学生。”

日前,中建西南院、中建咨询和皮瓦中学共建的“中国文化图书角”也正式在新校舍内落成,“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恰逢万象市皮瓦中学正式交接,我们希望能让这份珍贵的友谊在书香中留存远溢”,中建西南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 作为我国最早拥有独立涉外经营权并参与众多国外设计任务经营的国有设计院之一,中建西南院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参与援外项目设计,以自身的专业技术向外展示“中国设计”的蓬勃力量,至今足迹遍布全球4大洲,项目涵盖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多领域。

评论 1

  • fm862cd6 2023-04-07 发表于四川

    援建校舍,教育强国。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