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民谣歌手赵雷的一首《成都》,让一群浪漫的旅人都想来成都走一走。成都自古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不像是一座城,而像是拥有“锦城花满,狂杀游人”之景的花园了,让许多人念念不忘。其实早在赵雷之前1200多年,诗圣杜甫也曾为成都疯狂打call,只不过方式并非唱歌而是写诗,他在成都写下的200多首诗歌之中,留下来不计其数的绝唱。
12月17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凯做客成都博物馆,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从巴蜀文学到天府文化——杜甫与成都关系琐谈”的精彩讲座。他从巴蜀文化的特点入手,通过对巴蜀文学的诠释,讲述杜甫与成都之间独特的文学故事。
杜甫在成都读完“社会大学”
“杜甫为何叫子美?”讲座刚一开始,李凯就抛出这个有趣的话题。原来,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关系的,“甫”字是古代男子的美称,类似于美男子的意思,“甫”与“子美”其实表达了一样的意思。古代的美男子不仅要颜值高,更要品德好,内外兼修才算完美,由此可见,杜甫的名字中蕴藏的期待也是非常之高。
冯至在《杜甫传》中这样形容杜甫与成都的关系:“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一观点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明贤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遇到成都,杜甫之幸,也是成都之幸。”
杜甫在成都旅居多久,竟然与一座城市之间构成如此紧密的联系呢?李凯将杜甫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35岁之前是读书、壮游,而后去长安求职十年,经历了逃亡、陷贼、为官的5年之后,杜甫漂泊西南及荆湘,于公元759年12月前往成都,前后两次一共客居在成都3年零10个月,“这相当于普通学生大学四年读书的时间,但杜甫在成都读的可是社会大学,看尽了人间百态。”
成都给了杜甫稳定的家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选择来成都避祸,期间,还在友人严武帝保举下当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他做了严武的参谋,在其资助下搭建了杜甫草堂,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避祸,对官场失望,而且成都的确是个好地方,杜甫还有亲朋好友在这里,这四个因素都促成杜甫在成都落脚。”在李凯看来,乱世之下,成都给了杜甫一个相对稳定的家。
杜甫从赴泰州开始,就有一个草堂梦,最后他在成都圆梦。初到成都,杜甫写了一首《成都府》,表达去国怀乡的忧思,只有两句“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篁”在写生疏的观感。随着杜甫草堂的落成,他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譬如《赠花卿》中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听起来就比“喧然名都会”更加熟悉、热闹。
此外,淳朴热情的民风温暖了杜甫的心灵,也称为他诗情的重要来源。杜甫在成都写下了200多首诗歌,朗朗上口者不计其数。无论是《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的“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还是《野人送朱樱》中的“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热情的成都人用美酒樱桃来招待这位异乡人,让他的诗歌读起来布满生活情趣。
当然,巴蜀文化、成都山水也是杜甫作诗的重要灵感来源。无论是“黄四娘家花满蹊”,“窗含西岭千秋雪”,还是“锦官城外柏森森”,巴蜀文化的兼容并包,巴山蜀水的奇特景观,造就了杜诗中的旖旎风光。
杜甫让成都有人文诗情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在成都写了很多首绝句,而且常常成组,其中这首描述黄四娘家花园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最为朗朗上口。
众所周知,杜甫在诗歌中写了很多成都的美景、美事和美人,其中有名字的美人只有黄四娘了。李凯笑言,唐代的黄四娘家很有可能是成都最早的农家乐,和如今三圣花乡的农家乐有得一拼。为何单独要写黄四娘呢?“可能黄四娘长得漂亮,当然最主要的是黄四娘家的花长得艳丽,整个花园里有花有蝶,充满了诗情画意。”
张艺谋曾为成都拍了部脍炙人口的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让无数异乡人奔着成都而来,最终在这里驻足扎根。而杜甫老先生则用200多首诗歌为成都疯狂打call,经过诗歌的浸润,他让成都成为了一所有文化、有诗情画意、有人性温度的城市。他全面展示了成都之美,也让成都这座天府之国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谈及成都的诗意,著名作家肖复兴曾在《诗与成都》中论述了诗城的由来:“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不仅仅因为那里有杜甫的草堂。说其是座诗城,是有传统来历的。成都,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一座城市的历史不仅是物质生活发展的历史,更是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艺术包括文学对于一座城市不是短暂或偶然的财富,而是无穷无尽的宝藏,杜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李凯说。讲座结束之前,他对观众呼吁,热爱成都热爱杜甫,可以买几本杜甫传记,背几首杜甫名诗,也可以逛几次杜甫草堂。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