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游客扎堆耍四川 李沄璋建议:多语种语音讲解要尽快完善|委员在这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1-23 20:20 87042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了互联网上的热闹“新梗”。免签政策扩大、旅游便利度提升,外国游客扎堆耍四川,成了热现象。

“游客来了,服务更要跟上。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对四川文旅的国际化公共服务需求随之增多。多语种语音讲解服务是刚需。”1月23日,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会副主委、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沄璋建议,应更加完善多语种讲解服务内容,同时要优化讲解内容。

李沄璋

当外国游客扎堆耍四川

多语种讲解需求增加了

在成都,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游客在大熊猫基地排起长队,背包、衣服上还挂着许多熊猫玩偶装饰,只为一睹“花花”的可爱容颜。在都江堰,泰国游客打卡世界遗产,也尽享美食。

李沄璋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国际航线的持续恢复,成都的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流量显著增加。2024年,成都接待入境外国游客114万人次,同比增长190%,在蓉消费约16.17亿元,同比增长300%。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四川境外游客数量的显著增长。

要了解四川,得从讲解中来。李沄璋发现,四川省仅博物馆(纪念馆)备案数量就有417座,许多博物馆的语音讲解系统虽然提供了多语种选项,但语种数量仍然有限,无法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求。例如,一些小型博物馆可能只提供中英文讲解,对于其他小语种的支持不足。其次,小语种讲解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提供了多种语言的讲解,部分小语种的讲解内容可能不够准确或专业,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

设置多语种标识和解说牌

讲解内容应有优化、有差异性

对此,李沄璋建议,在旅游景点应提供多语种标识和解说牌。在展览区域设置多语种标识和解说牌,使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以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

同时,提供多语种导览设备,游客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导览。这些设备可以提供语音导览、文字解说和图像展示等功能。还应提供多语种导览应用程序。通过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应用程序,提供多语种导览服务,游客可以在线获取导览信息,选择所需语言进行浏览。

在讲解内容上,应有优化。要提高讲解词的内容准确性和趣味性。请专家学者参与讲解词的编写,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趣味性,并加入互动提问,激发观众的兴趣。同时,差异化编写讲解词。根据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观众,编写大众版、专业版、学生版等不同版本的讲解词,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评论 14

  • 莫纳科维奇扬科维奇 2025-01-23 发表于四川

    讲解有趣了,大家才愿意听嘛

  • 方觉时经 2025-01-23 发表于四川

    导览设备更新一下,体验会更好

  • 那些花儿er 2025-01-23 发表于四川

    多语种服务真的很贴心,点赞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