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连载丨《天路叙事》02

封面新闻 2021-04-22 09:06 40294

蒋蓝 著

古道峥嵘岁月

光绪四年(1878年),受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委派,江西贡生黄懋材由成都赴西藏转道印度进行考察。在西去之路上,见一座座大山横亘眼前挡住去路。他望着连绵不绝、望不到尽头的大山,他不禁仰天长叹:“横断山,魂断山!”自此,横亘在大西南和青藏高原之间的崇山峻岭因此而得名。

历史上第一个考虑建官道翻越二郎山的人,是清末大名鼎鼎的赵尔丰。

1908年,时任川康边务大臣的赵尔丰,倡议从成都至康定建骡车大道。辛亥革命后,大汉都督尹昌衡力主建“川康马路”,但累议未果。直至1935年,重庆行营将川康路列为十大干线之一,限期修筑完成。到1937年4月,这段公路由四川公路局草草完工。1938年,蒋介石电令重庆行营:“大规模计划兴建西康公路,拨款先修川康路。”经反复勘测,全线里程219公里(雅安经天全到康定),征调民工开挖路基土方工程,先后共征调民工13万余人,雇用石匠建设路基石方及排水沟、桥梁、涵洞等,常年8000余人,最多时多达2万余人。

川康公路修筑历时2年半,历尽艰辛,特别是龙胆溪至二郎山顶一段,全长23公里,由天全县民工承担。1936年6月,川康公路工程处成立,雇技术人员重新开工,修到天全停工。1938年8月开工,调集民工近2万人。此段山高险峻,风大雨多,雾重潮湿,日照短少,冬春积雪盈尺,气候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加之劳动强度大,给养不足,包工头营私包囊,民工中伤、病、死时有发生,聚众逃亡不断,导致该路段工程进行一年才完成路基。公路修通后,处于有用无养状态,塌方损毁时常发生,不能保障畅通,有时竟数月半载不能通行……

川康公路到1940年10月15日举行试车。1辆小客车、1辆大卡车从天全县出发,16日抵达泸定渡口,由小型钟摆式渡船渡过小客车,大车过不去只好返回。小车经推拉人抬,于20日才到康定。这段路费时4年半,先后征工13余万人,民众饱受劳役之苦,“路工死亡三千,负伤者六千”,换来的只是川康公路的虚假通车。因公路没有修通,又值该工程贪污案发生,蒋介石一气之下撤销工程处,枪毙8人,判刑7人。1941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又成立川康公路改善工程处,由总工程师蓝田负责,经一年整修才勉强通车,公路标准极低。1945年,改善工程处改为川康公路管理局,到1946年这条路遭水毁废弃。自康定至马尼干戈477公里,解放前为康青公路的一段。国民政府交通部川康公路管理局和西康省公路局组织修建。于1941年通车到东俄洛,1943年11月修到甘孜,1944年10月修到马尼干戈为止。路况很差,只试通车一次即废弃(《川藏公路的历史探究与时代价值》《桥梁》2019年第2期)。

1929年,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刘曼卿为宣传抗日、维护祖国领土,首次入藏,由南京启程,上武汉,入重庆,进成都,然后取道康定、理塘、巴塘,过昌都,终抵拉萨,单边总行程五千余华里,行路之难,毅力之坚,早成为传奇佳话。

刘曼卿在西藏所行走的线路,就是后来川藏公路的大体线路。在她后来的出版的《康藏轺征》里,详细记录了这次充满艰辛的旅途:山高路远,道路崎岖骡马俱不能行,不得已换牦牛而骑,还不时有土匪出现,兼之时值隆冬,大雪封山……一路上,她又数次遇险。在刘曼卿笔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那时藏区交通的极度艰难。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黄河》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四川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已出版《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踪迹史》等文学、历史专著。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于成都日报社。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