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车家竹
6月12日的山东济南,天气有点热。于是山东大姨用上了集聚太阳能的神器——太阳灶。咕嘟咕嘟,阳光下明晃晃的大锅盖顶着个冒着泡泡的大锅子,大姨很是满意:“不用火不用电,熬绿豆汤怪好喝!”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在11日的高温“炙烤”中,全国出现40℃以上高温的范围持续增加,6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
相比昨天,今天37℃以及40℃范围都扩大了 图源:中央气象台
6月13日,华北平原等地高温仍处于鼎盛状态,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成片40℃,部分地区最高可能有43℃甚至44℃,可能接近或打破6月最高纪录甚至观测史纪录。
今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魏科一篇文章“是时候准备好应对40℃的世界了”刷屏。
热辣滚烫
高温下的“脑洞”就这么大
广东——
相比“浙江人已经没地方晾衣服了”,广东“鸡腿”被阳光烤得红通通。6月13日14时,广东除了东部,其余地区阳光依旧在线,最高温度出现在徐闻,35℃。
广东 "烤鸡腿"
河南
这枫叶红……
河南枫叶红
据最新气象监测显示,6月12日6时至13日6时,河南全省大部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淮河以北40℃以上,其中洛阳、郑州、焦作、济源、鹤壁等地部分县市达43到45℃。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前三站分别为:温县42.3℃、伊川42.1℃、偃师41.8℃。
6月11日,洒水车在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洒水降温 图源:新华社
山东
大姨用太阳灶开始煮绿豆汤,点赞来自民间的智慧。
山东大姨太阳灶煮绿豆汤
明星
作为狂热的网球爱好者,陈奕迅在港于室外打网球时不幸中暑休克晕倒,下巴撞地受伤,一共缝了30多针,需休息至少三周。经纪人姐姐说,当天天气非常酷热。心疼陈奕迅,心疼他的重庆歌迷。
心疼陈奕迅
“史上最热年”总被刷新
高温成为了过不去的坎?
从去年到今年,“史上最热年”的讨论不绝于耳。2023年,就有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世界海洋温度的飙升和太平洋厄尔尼诺的到来,有人预测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地球正走向“未知领域”。
此前,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就2023年6月的气温记录显示,2023年的气温可能接近2016年。欧盟地球观测计划——哥白尼计划的数据显示,2023年的气温峰值出现在6月9日,当时全球平均气温为16.7℃,仅比2016年8月13日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低0.1℃。除气候变化导致的升温外,特定的变暖条件叠加,使得温度纪录屡创新高。
过去两年,我国都度过了热浪袭人的夏季。2022年和2023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和次高。
2023年成为“最热年”的历史仿佛又要被刷新了。近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预计至14日,河北南部、河南、山东、新疆吐鲁番盆地等最高气温仍可达39~42℃。
随着中央气象台高温预警持续拉响,网友都在纳闷儿:今年怎么热得这么早、这么猛?去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显然,今年的高温橙色预警,比前些年都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今年又是个最暖年?
今年伊始,各国创下不少高温纪录;“没有最热,只有更热”,温度仿佛已经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
自3月1日以来,印度已有16344例中暑病例。进入6月后,印度北部各邦和首都新德里高温持续加剧,最高气温已逼近50℃,仅5月31日,就有至少85人死于与炎热有关的疾病。
4月初,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部分地区气温超40℃。泰国北部7日最高温达43℃,首都曼谷达39℃,菲律宾超5000所学校通知学生居家学习。孟加拉国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4月,该国大部地区白天最高气温突破40℃,从4月20日起,全国学校关闭两周,约3200万学生在家上网课。
5月下旬,巴基斯坦许多城市面临热浪天气,一些地方的气温接近50摄氏度。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6日最高气温达45℃,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7日最高温达48.3℃,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
地球正在试图向我们发出讯号……
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2023年无可争议地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我们可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
2024年,当地时间6月5日,欧洲联盟委员会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正式报告指出,2024年5月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热的5月。这标志着全球平均水平气温已连续12个月打破相应月份的历史最高温纪录。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同日发表的演讲中表示:“在过去一年里,气候形势逐月升温。我们的地球正在试图向我们发出讯号。但我们却似乎不予理睬。”
……
“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魏科在文章中写道,面对极端高温,需要看得更加长远,行动更为有力。
首先,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预报,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提升迅速应对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户外作业人员、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的关注。
再者,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通过加强公众教育,让大家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主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本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加速城市水泥和沥青下表面的改造,在城市道路和广场恢复植被和天然地面,增加更多绿化覆盖,利用地表蒸发降温,在公共场所设置更多遮阳设施,改善建筑隔热性能,提高城市的抗热能力和通风能力。
聊个你关心的话题,你的高温补贴有了么?
评论 32
fm2117711 2024-06-19 发表于四川
学到了
fm2117711 2024-06-18 发表于四川
赞👍🏻
fm2071982兴隆镇关蓬村 2024-06-14 发表于四川
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