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坚持20年一定要造出核时钟?独家专访自然杂志年度人物埃克哈德·佩克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12-23 11:44 107304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近日,全球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公布2024年度推动科学发展的十大人物榜单。其中,德国国家计量研究所物理学家埃克哈德·佩克(Ekkehard Peik)因推动核时钟的发展而入选。

德国国家计量研究所物理学家埃克哈德·佩克。受访者供图

时间测量有着悠久的创新历史:从观察月相到钟摆,再到石英振荡器的发明……

目前,全球计时标准是一种基于铯原子微波频率跃迁的原子钟。随着佩克成功激发基于原子核内微小能量跃迁的时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见证一种新型计时器:核时钟。

核时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势?是否存在危险?封面新闻独家专访德国国家计量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埃克哈德·佩克。

为什么要开发核时钟?

封面新闻: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计时工具——原子钟已经足够精准。为什么还致力于开发核时钟呢?

佩克:原子钟的参考频率来源于原子电子壳层内的共振过程。当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重新排列时,这一过程的频率定义了时钟“滴答”的速率。比如铯原子钟参考频率约为9.2吉赫兹,只需要指定使用铯原子以及它的频率,那么世界上任何使用铯的人都可以建立出一个相同频率的时钟,这是一个足够方便的方案。

核时钟是这个想法的延伸,它将参考频率由电子壳层的跃迁转移到原子核内部的跃迁。原子核内部的电荷比电子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外部的扰动,比如碰撞、磁场和电场,对核内部跃迁过程的影响较小。核时钟可以更容易地避免外部影响,这使得它更加稳定。

封面新闻:它会比原子钟精确多少?

佩克:目前很难预测核时钟将比原子钟精确多少。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子钟已经取得巨大进步,现在它们比20年前要精确得多,但使用核跃迁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我看来,精度至少可以提高10倍。

不过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精度本身,而是核时钟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时钟,它基于核过程。我认为,在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比较核时钟与原子钟的差异,比如测试两种时钟在特定条件下(如广义相对论条件下)的表现是否相同。这将是个值得研究的领域,而不仅仅是为了推动时钟精度的提升。

为何20多年才取得实质性进展?

封面新闻:早在2001年,您就产生了建造核时钟的想法。为什么经过20多年才取得实质性进展?

佩克:我和同事克里斯蒂安·塔姆(Christian Tamm)在2001年就产生了建造一种全新时钟的想法,这个想法源于一篇核物理的研究文献。研究表明,钍-229有一个非常低能量的跃迁。我们注意到这个跃迁的频率落在我们可以用激光来激发的范围内,而且我们实验室当时已经有了可用的激光技术,我们想到可以用它来制造时钟,甚至在几个月内就能完成这一研究。

但实现这一目标远比预想要困难得多,主要原因是当时文献中跃迁的频率信息不够精确,使得我们无法准确找到跃迁的位置。这并不是当时论文作者的责任,而是因为在核物理实验中,获取这些信息本身就非常困难。

基于当时的资料,我们意识到应该用蓝色光源来激发核,但实验没有成功。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这个跃迁并不应该在蓝色区域,而应该在真空紫外线区域,这种光在空气中几乎无法传播,制造这种激光系统也更加困难。

此外,制备钍原子核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改进和优化晶体生产过程来实现。种种问题叠加在一起,让这个过程变得困难。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二十多年后,我们才首次成功驱动了这一跃迁。

封面新闻: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去?

佩克: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我有时也会感到沮丧。但我从高中起就对物理学非常感兴趣。我既喜欢思考一些物理方面的基础问题,又喜欢在实验室进行一些可以实际操作的项目,我所做的研究正好是两者的结合。尤其有趣的是,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挑战,我需要学习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和激光技术,并将它们融会贯通。

同时,德国国家计量研究所长期支持了这个项目,我有非常专业的同事和努力的学生,这都让我的坚持变得更容易。

是否已经完全建造了核时钟?

封面新闻:当您看到核时钟第一次“滴答”作响时,您的感受是什么?

佩克:那是2023年11月的一个下午,当时我不在实验室,去外面参加会议。当我回来时,同事和学生们都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告诉我核时钟第一次发出“滴答”声。我们在短暂的兴奋后,迅速恢复理智,先对这个消息进行了“保密”。在随后的一个月,我们反复检查实验室的所有条件,确认看到的是有效信号。在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后,我们无疑是非常高兴的。

封面新闻: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仅仅意味着核时钟的构想变成可能,但并不意味着您已经完全建造了核时钟?

佩克:你所描述的时钟的“滴答”声实际上是首次激光激发的结果,所以这并不是核时钟建造成功的标志。由于目前依然存在许多技术上的挑战,比如在发展激光系统上,我们需要提升效率、缩小线宽、并保证其稳定运行,我们很难预测建造真正的核时钟还需要多少年。但这一成果给了我们以及世界其他相关研究团队希望和信心。我相信,近几年核时钟的相关研究将加速进行。

这项技术足够安全吗?

封面新闻:对许多人来说,“核”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潜在危险。您在研究中有实际的风险吗,还是这项技术是足够安全的?

佩克:我们的研究几乎没有风险。为什么核技术通常被认为有风险呢?这是因为某些核过程可能会释放出高能量。即使是单个原子的衰变,也能释放出巨大能量。然而,我们所研究的核,其能量非常低。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与我们在化学过程中常见的原子或分子并没有本质区别。

钍-229同位素本身是有放射性的,它会发生α衰变,半衰期约为8000年,这意味着它并不是自然丰度很高的同位素,必须通过核反应堆生产,并从中提取出来。我们只需要使用微克级别的量进行核时钟实验,与此相关的能量释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封面新闻:您被《自然》杂志评为2024年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对此有何感受?您能给年轻研究人员一些建议吗?

佩克:得知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不仅对我,也是对整个团队的认可。我们团队中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我们共同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这个荣誉肯定了我们在这个全新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我希望能够从这次经历中学到更多,并继续在这个领域中继续探索和进步。同时,我坚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这个领域。

我认为好的研究往往源于人们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所以,我建议年轻的研究人员发现自己的兴趣,去寻找新的想法和有前景的领域,并全力以赴地追求它。

评论 17

  • 黑夜传说 2024-12-23 发表于四川

    为科研精神点赞

  • 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马保国 2024-12-23 发表于四川

    科学家们太辛苦了

  • henggouzhengshi 2024-12-23 发表于四川

    看不懂,但觉得很厉害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