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亚希 :一卷书经过成都

封面新闻 2022-07-22 22:23 61415

北二外成都附中 侯亚希

指导老师 刘奇艳

吾乃《词品》一辑,出于杨慎之手,置于红木书架之上,久之,无人问津,已书页泛黄,处处有灰尘者。

一日,予突觉晃动,乃见一女子不施粉黛,纤纤玉手,悠悠然托我起,捧手上,视若珍宝。这位少女带着我坐上了公交车,轻风吹拂着我,也让这少女的长发落在了我的身上。良久,到站了,看着眼前这个位于成都新都县城西郊的杨升庵祠,忽又感似曾相识。

虽说是初到此处,看着条蔓纠结、盘亘曲绕的连理古藤,想起百年前,曾有一位翩翩公子,亲手种下了它。少女带着我向里走去,看着她朝一处望去,我才觉,那正是前世著我的杨升庵。道旁沿堤遍种桂树,颇有“名园重到绿婆娑,信步赏风荷”之感。少女神情严肃,仿佛在通过这遗存下来的手稿,与杨升庵穿越百年对话。 此园林建筑,除湖心升庵祠外,有桥榭廊庑等二十余,古朴典雅,色调柔和,或临水中,或依岸边,现明代园林之诗情画意。

少女憩息于亭上,赏桂树,虽无桂花,却一边吟着“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沉醉于无形的馨芬之中,漫步于仓颉殿外的走廊,我看见前有开阔水天,后有小桥长廊,左邻假山花木,右邻湖边水阔。我只能慨叹好一个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向南走,见一座毗八角双亭,匾上曰“看花多上水心亭”,“夫唯大雅名于古,所谓伊人水一方,”意喻着杨升庵与黄娥“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杭秋是一座小青瓦卷棚式的木构廊桥,形如一只水上游舫,我忆起杨升庵曾有命名一处问津楼,语出《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少女带着我登楼俯瞰湖光,寻幽访胜,感受到的是: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

览过翠屏亭亭,杨柳楼台,少女带着我,在祠旁道一声谢,便离开了。 又来到了熙来人往的车站,路过学堂,听见学生们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经过公园,大爷们随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打起了太极拳。走过一家小书店,听见书店老板津津乐道地给顾客讲:这个杨慎,号月溪,明代三才子之首,其诗沉酣六朝,揽彩晩唐,自有一定风格。明代状元,他可是咱们成都人的骄傲咧。

越走向成都,走近成都,我越发觉得,成都人与杨升庵有着一定的关系。且不说他留下的诗篇,可能就像是南亭这样的历史遗迹,也值得后人永远珍藏!夕阳落下,少女带着我回到了书架上。这一回,我终于看清了书架上的字,是董绍元写下的杨升庵:看到升庵先生对联“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这样绝妙的楹联,在烟波浩渺的滇池边,更令人浮想联翩。

走了一天的成都,了解了写下我的杨升庵,将自己合好,此生无憾矣!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我愿在梦里凭栏远眺,“画舫远汀迷柳树,一池明月浸荷花。” 吾乃诗卷名曰《词品》,走过成都,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升庵。

评论 2

  • 董de起 2022-07-25

    好文章

  • fm875109 2022-07-22

    学习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