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否需就地过年?卫健委专家:不能一刀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2-18 18:39 41716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1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近日,多地发出“就地过节”的倡议,许多人关心假期能不能回家团聚的问题,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称,元旦、春节假期来临,人员流动,肯定会存在风险,但我们对疫情的传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否“就地过年”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

1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邵萌 摄影

对于风险如何有效防控的问题,梁万年表示,从防控的原理上来看,要分析制约这种风险的三个要素。一是本身这种疾病和病毒的感染率、严重度、致死率,我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另外要看现在我们的卫生健康体系,我们对它的抵抗力,比如我们发现它、控制它的能力,救治的能力。还有一个要素是要我们的社会和公共卫生的措施到底采取到什么地步,包括政府、社会、部门和个人的一些干预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图据中国网

梁万年指出,从专业的角度,有几个因素要考虑:

一是要承认元旦春节的人口流动是有风险的。因为人们接触频繁了,容易造成一些聚集,社交距离也在缩小,这样病毒很容易传播。

二是冬季本身就是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群在冬季的自我抵抗力,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是在下降的,更容易被感染。

“但是从我们抵抗力的角度,中国也具备了很多有利的要素,比如我们国家疫苗累计接种已经超过26亿多,人群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比如现在发生的病例基本都是和境外有关系的,本土基本上是没有传染源存在,所以应该说本土基本上是安全的,只要把“外防输入”进一步做实做好,总体上是安全的。”梁万年说,通过这两年的疫情防控,公众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已经逐渐养成,比如戴口罩、勤洗手、通风、尽量减少聚集,这些已经成为大部分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同时相关部门有严格防范措施,考虑到这些要素,我们对疫情的传播具备了一定的抵抗能力。

梁万年强调,关于春节期间是不是“就地过年”的问题,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各地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政策。

“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分类考虑,从全国来说,一些重点地区,特别是一些重点人群,还是要严格执行现行的一些防控政策。”梁万年说。

梁万年建议,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仍倡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不必要的聚集。其他人员出行,倡导要做好相关的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中高风险区域和特殊区域比如口岸、边境的一些地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要开展的这些地区,还是要继续保持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其他地区关键是要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等级、个人的免疫状态、疫情的形势来提出切实又有力度、又精准、又有温度的相关政策,切忌“一刀切”,要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

评论 6

  • 铜雀春深 2022-01-11

    不能一刀切

  • 红星路好汉 2022-01-03

    可提倡

  • 红星路好汉 2022-01-03

    提倡就地过年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