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位冬奥旗手赵伟昌:1980年就希望中国能举办冬奥会丨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1-15 08:00 171934

【开栏语】

    北京2022年冬奥会脚步临近,封面新闻专访5位见证冬奥历史时刻的关键人物。

    他们当中,既有为中国实现冬奥奖牌“零的突破”的叶乔波,也有中国体育代表团首位“冬奥旗手”赵伟昌,还有索契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首金得主李坚柔以及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体育图标设计团队负责人林存真,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及首钢单板大跳台设计总负责人张利。

    从1980年我国首次参加冬奥会,到2022年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四十余年来,我国冬季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双奥之城”如何在形象景观设计中体现?北京冬奥场馆有何亮点……

    封面新闻为您开启冬奥之约,解读封面人物背后的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41年过去,71岁的赵伟昌依然清晰记得1980年2月13日的那一幕。当天,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开幕式上,天空飘着雪花,临时搭起的看台上挤满了观众。当引导员举着写有“CHINA”的引导牌,身着蓝色棉服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在五星红旗的引领下昂首挺进冬奥殿堂时,全场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冬奥会开幕式上飘扬。

手持五星红旗走在队伍最前方的,就是赵伟昌。他能成为中国第一位冬奥旗手并不意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是我国最出色的冰上运动员之一,曾连续11次夺得男子全国速度滑冰全能冠军,26次打破全国纪录。从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出征冬奥会到现在,他见证了我国冬季运动的变化和一代代冰雪健儿的成长。

2021年12月,北京,封面新闻记者见到了一身红色运动服的赵伟昌,41年匆匆而过,当年赛场上风华正茂的运动员已头发花白,但仍然身板挺拔、精神矍铄。

赵伟昌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四十多年过去了,但那个场面好像还在眼前。”赵伟昌回忆,1980年冬奥会开幕式,观众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代表团重回冬季奥林匹克大家庭,他身后的代表团成员也激动地和观众打招呼,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我作为旗手,主要责任是把五星红旗打好,展示出咱们中国的面貌。虽然十分激动,但我还是一直目视前方,迈稳了步子。”

除了兴奋,当时还有一个想法在赵伟昌心里“扎根发芽”——中国什么时候也能承办一次冬奥会?2015年,当听到北京申冬奥成功的消息后,赵伟昌难掩激动,这个梦,成真了。

四十余年来,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提高和训练条件的变化也让赵伟昌感慨不已。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没有室内冰场,为了尽早上冰训练,他和队友主动去找更冷的地方,自己浇冰,吃、住也很艰苦。“现在咱们的冰雪体育设施越来越好,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赵伟昌说,“为了迎接冬奥会,北京建了‘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我还没有进去过,只看到过照片,非常漂亮,我也希望有机会能到里边看一看,在冰上滑一滑。”

退役多年的赵伟昌,其实始终未离开冰场。如今,他仍常常到各地兼职裁判和辅导滑冰,为中国冰雪运动贡献力量。“速度滑冰造就了我,我要用一生为冰雪事业做出贡献。”

谈中国第一次冬奥征途:

开幕式场面四十多年仍历历在目

封面新闻:您是什么时候得知可以去参加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当时您在做什么?

赵伟昌:我听到这个消息是1979年12月,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进行滑冰训练,教练告诉我们说要参加2月份的冬奥会了,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因为那时我已经29岁了,体育生涯即将结束,参加冬奥会那年正好30岁,赶上这个时机,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誉的事情。

封面新闻: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您担任开幕式旗手,您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

赵伟昌:这个消息是在开幕式前两天教练通知我的,当时我非常激动,自己作为老运动员,有生之年不仅能参加冬奥会,还能担当旗手,这是之前没想过的。

虽然过去40多年了,但那个场面好像就在眼前似的。当我手持五星红旗,第一步迈进奥运会赛场时,观众给中国代表团非常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体育代表团重新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我们所有入场的运动员,心情也都非常澎湃。但我的主要责任是把五星红旗举好,展示出中国人民的面貌,所以我一直目视前方,后边的运动员,就跟观众自由打招呼了,场面非常激动。

赵伟昌珍藏的1980年第十三届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照。受访者供图

封面新闻:那届冬奥会我国派出了28名运动员,都参加了哪些项目?成绩怎么样?

赵伟昌:当时一共派出了28名运动员,速度滑冰15名,花样滑冰4名,高山滑雪2名,其他是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我们都有一定的基础,但个别项目参加的人数要少一些。比如高山滑雪,那时候能从事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不多,因为它的危险性、技术难度比较大,当时我国速度滑冰和越野滑雪项目比较普及。

那年中国代表团取得的最好成绩是高山滑雪项目获得了第19名。我参加了速度滑冰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都在20名开外,处在整个运动的中游水平,咱们的技术水平跟国际上的先进水平确实是有差距的。但毕竟中国是第一次参加,我们要保证的是完成这次比赛。

谈我国冬季运动变化:

现在的冰雪运动条件六十年代无法想象

封面新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滑冰的?当时我国的冬季项目有多少?为什么会选择速度滑冰?

赵伟昌:我想跟东北的自然条件有非常大的关系,另外我父亲非常热爱体育活动,我小的时候,他给我们买了冰刀,我们家5个孩子都划过这双冰刀。真正进行一些训练是在小学五年级,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滑冰队,1963年,我参加长春市中小学生速度滑冰比赛,成绩超过了很多业余体校的选手,被选进了长春市业余体校,1966年,进入吉林省体校速滑队开始专业训练。当时咱们国家的冰上项目只有三个,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因为我从小练习速度滑冰,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个。

赵伟昌在1980年第十三届冬奥会男子1000米速度滑冰比赛中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封面新闻:您开始专业训练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您都是怎样训练的?我国运动员整体的训练环境和训练装备怎么样?

赵伟昌:训练条件非常艰苦,跟现在是比不了的。一是我们滑冰是在室外,东北下雪刮风的时候,天气非常冷,都在零下20多度。第二是当时没有人工制冷的冰场,我们要想早一点滑冰就得往北走,到黑河,因为那边冬季来的早,冻冰时间也早,所以我们10月份之前都转到那边去训练。

为了早点上冰,就主动去找一些更冷的地方,自己浇冰。有一年我们到科右前旗军马场,用推土机把场地推出来,然后往里放水,天气是冷,冻得是早,但天气太恶劣了。遇到大风天,顺风的时候,站起来,一下就能给你吹跑了,但是反过来你又转一圈,回来以后那边是顶风,顶风你就得哈腰往上滑。

我们住的、吃的条件也非常艰苦,现在你们有可能都想象不出来,我们自己带行李,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把脚底下的被子用绳子扎上,睡觉的时候戴那种皮帽子,早上起来全是哈气。一个礼拜连脸都不洗,那时候没有热水,凉水根本不行。吃的那边做好了热乎的,但从锅边端到这儿就冷了,所以能吃上一顿热面条,都感到非常高兴。在那种条件下,我们仍然坚持了训练。

封面新闻:40多年来,您见证了一代代冰雪健儿的成长,您觉得我国的冬季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想从整体上再提高,您觉得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赵伟昌:这就得分几个年代说了。像罗志焕、王金玉、王淑媛这些老前辈,他们从事冰上训练的时候条件艰苦,设备也不是非常先进,但他们坚持下来了。到我这一代条件要好于他们,我还赶上人工冰场了,咱们国家第一座人工冰场建成的时候,我还没有退役,到目前咱们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雪的体育设施方面那是最完备的了,条件越来越好,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包括咱们这次为了迎接冬奥会,北京建了“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我还没有进去过,只看到过别人给我拍的照片,非常漂亮,我也希望能到里边看一看,在冰上滑一滑。

运动成绩上咱们也是逐渐提高,有些项目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从整个冬季项目来说,还不够。短道速滑是咱们拿冬奥金牌的最大项目,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也拿过,现在就局限于这几个项目,希望我国能够在更多的冰雪项目上有突破,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谈北京冬奥会:

1980年就盼望有这么一天

封面新闻:2015年7月北京申冬奥成功,当时您在做什么?1980年您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冬奥会在中国举办?

赵伟昌:申办冬奥会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事情,参加1980年冬奥会的时候,我们运动员就有个想法,咱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承办一次冬奥会?

听到申冬奥成功的消息时,我在家里关注着实况转播,当时非常激动,1980年我们就希望中国能承办冬奥会,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但其实算了一下时间,2015年距离那时候也三十多年了。北京还成为了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在奥林匹克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赵伟昌参加第十三届冬奥会时的证件和纪念章。

封面新闻:距离北京冬奥会越来越近了,您对于本届冬奥会有没有什么期待?对于中国健儿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赵伟昌:现在据我了解,咱们各个项目在国外比赛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从雪上项目来说,咱们的越野滑雪已经获得了所有12个小项的参赛资格,每个项目都有中国运动员。空中技巧的运动员也非常好,而且获得了男女混合团体比赛冠军。而且给我们鼓舞的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宁忠岩、高亭宇在世界杯速度滑冰男子500米、1000米和1500米上,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和名次,非常有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拿金牌。

作为老运动员,希望中国的体育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奋发图强,再接再厉,拿到好的成绩,让国歌在自己家的赛场上奏响。

封面新闻:您一直非常关注我国的冰雪运动,在冬季运动方面,您还有没有想做的事情或是计划?

赵伟昌:只要身体还可以,就绝不会离开我的事业。从我本身来说,自己要坚持这个活动,另外就是尽所能来普及滑冰这项运动。我的想法是这辈子不会离开冰雪运动。速度滑冰造就了我,我要用一生为冰雪事业做出贡献。

评论 15

  • 春夫228736 2022-01-17

    牛🐮

  • fm2084415 2022-01-17

    中国加油

  • 黄丹镇钟坪村第一书记蒋慧 2022-01-17

    厉害了我的国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