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自2023年2月开始,封面新闻聚焦“视觉贫困”现象,开始持续发布《揭穿视觉贫困谎言》系列报道。今年记者节前夕,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该系列报道荣获新闻专题(新媒体)二等奖。
其实“视觉贫困”并非去年才有,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中,“卖惨”“苦情”戏码久已有之。
去年以来,多个虚假呈现凉山“苦情”的视频,在移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石榴卖不出去,视频主角贫病交加,主播“好心”帮助……同样的剧本,不同的人物,最终的指向都是直播带货。
2023年2月西昌市马鞍乡的肖婆婆正在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网络博主在当地做假慈善的事情
记者随即针对此现象展开调查。通过反复观看其中一个视频,记者在画面中找到一个模糊的门牌号,写着“乐寨村12组10”字样,锁定视频拍自会理,而会理正是以石榴闻名。
从攀枝花沿着353国道,开车近4个小时,来到会理市新发镇乐寨村。一路打听找到了12组10号。经过对比,确认就是视频的拍摄地。近40摄氏度的高温,挨家挨户询问,找了一个多小时后,最终找到视频中“贫病交加”的李金邦。
他告诉记者,博主看他衣服穿得不好,给了他400块钱,手把手教他摆拍了视频。
![]()
去年9月,在攀枝花仁和区某乡,老奶奶向记者讲述博主给钱请她摆拍视频
另一个“9岁男孩跟着奶奶卖石榴”的视频,当时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采访中,奶奶甚至认为博主是在做好事,对记者戒备心很强。
![]()
记者经调查发现“9岁娃卖石榴”为虚假摆拍视频
记者一步一步建立信任感后,又通过村干部帮忙劝说,奶奶才讲出了真相:家里根本就没有种植石榴,但拍摄视频的人给了他们3000块钱,还送了些东西,她们这才配合了摆拍。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到2020年,凉山已经全面脱贫摘帽。然而,凉山是一个“天然的流量池”,时至今日,仍然有各种声音在“污名化”凉山,虚假的“视觉贫困”就是其中一种。
怎样才是揭穿谎言最有效的方式?只有找出无可辩驳的真相。
找到核心当事人,固定核心证据后,封面新闻客户端连续刊发了《云辟谣|慈善主播在凉山给老人发钱?老人:发3000元收回2800元,还找我借钱摆拍》等20余篇深度图文和视频稿件。同时,通过新闻评论、漫画、海报等形式,让报道更加丰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创成员表示,只有找出真相,才能真正击碎谣言。专题推出后,迅速形成全网热点,得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关注,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22家、省级媒体107家,以及各大网络平台参与报道、转载,封面新闻矩阵阅读量超过2亿,全网各大平台阅读量超过5亿。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内容,谈及“视觉贫困”现象,呼吁各方规范这一网络乱象,加快立法进程。
评论 13
刚哥 2024-11-08
背后的故事
老喻说酒 2024-11-08 发表于四川
原来是这样。
赫本戴莉 2024-11-07 发表于四川
新闻的力量真是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