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焦虑”真相调查:孩子和家长都有!化解需“双向奔赴”

中青在线 2025-08-30 16:13 39383

开学在即,不少孩子还未返校,广州不少心理科门诊就在开学前1-2周迎来了就诊高峰。有专家向记者表示,前来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占比由三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二,13-15岁学生就诊量较为集中,12岁(小升初)与15岁(初升高)更是高发年龄段。

新环境适应、学习节奏变化与新社交关系建立,给这些孩子带来不小压力。失眠、暴躁,甚至抵触开学层出不穷……孩子不想开学仅仅是贪玩?“开学综合征”如何应对?羊城晚报记者对此开展了采访调查。

开学前夕出现焦虑

“孩子坐不住,完成作业要靠催。”今年九月份升五年级的黄同学(化姓)最近正忙着赶暑假作业。但她一坐上凳子就“花样百出”,一会玩手指,一会整理书包。眼看假期将尽,作业还剩不少。黄同学妈妈急得不行,觉得孩子就是不想写作业。忍不住说几句后,孩子更不怕写作业了。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一家人就像“打仗”。

今年读初二的钟同学(化姓)则表示,虽然自己不想开学,但暑假玩够了也能接受返校。和去年刚升初一、第一次住宿时,晚上忍不住哭、每天都要打电话给妈妈不一样的是,现在她已经适应学校环境,并且很期待开学后和朋友分享暑假的趣事。

学校也关注到了孩子开学适应问题。有着20年初中班主任经验的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老师王强(化名)向记者介绍,开学第一周通常以“收心”为主,布置的作业不难也不多,不会安排考试,让学生保持对新学期的新鲜感,更快也更容易进入状态。此外,学校会对新初一学生开展心理测试以排查心理问题,将状况同步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便于老师与这些学生交往时注意言辞,初一每两周还设有一节由专任心理老师授课的心理课。

感到焦虑的不只是孩子,家长也会焦虑。社交媒体上“讨厌开学的妈妈”相关帖子留言破千,评论区家长纷纷“吐苦水”,班群信息、作业辅导、补习复习等都让他们痛苦不已。刘女士(化姓)儿子即将升小学五年级,她也是不想孩子开学的家长之一,最苦恼的是开学后每天早起接送孩子上学。

压力更多来自社交

作业拖延、上学态度消极等行为,是部分学生开学焦虑的表现,用网络说法即“开学综合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莫煊和记者分享到,近期前往科室咨询的患者,起码三分之一是学生。当她问及孩子是否因为学业压力大来就诊,许多孩子的答案出乎意料——压力更多来自社交和环境适应。

“她怕和同学相处不好。”这个以优秀成绩考入顶尖高中的“学霸孩子”,并不担心学习,反而害怕交不到朋友。小学和同学关系不好的经历,让她对新环境更加担忧。她察觉近期自己的状态不好,爸妈也觉得她最近脾气变大了。

对一些在成长过程中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比较敏感的青少年而言,社交压力带来的影响比学业压力更强烈。莫煊提醒,当孩子向家长倾诉社交烦恼时,“至于吗”“和其他同学玩就是了”这类回应往往让孩子觉得被拒绝与否定。

类似情况的就诊案例并不少见。不久前就有因和朋友发生矛盾,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孩子来咨询。后来朋友不理自己,孩子甚至不敢去学校。孩子格外珍惜这段友谊,但家长可能无法理解,觉得一件很小的事怎么会闹到厌学。实际上,孩子可能日常就有潜在的情绪问题,交友矛盾进一步放大了负面感受,而家庭的忽视让问题更严重。

莫煊表示,孩子们担忧的是如何维持在同学眼中的“人设”,特别是社交媒体时代造成的“线下-线上双重要求”。同时,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在假期中不断传递给孩子,也会进一步增加“开学焦虑”。

据了解,如今主动来心理科寻求帮助的孩子变多了,咨询静不下心、内耗严重、学习困难等问题。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问题,觉得是青春期叛逆,不愿意接受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尤其怕被诊断为心理疾病。

实际上,“开学综合征”并非正式医学诊断名称,而是开学特定时期,部分学生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失调不适应状态,这种状态有轻重缓急之分。莫煊介绍,这常见有三类表现:一是心慌、头痛、胃痛等躯体化表现;二是入睡难、睡眠浅等睡眠问题;三是饮食异常与情绪暴躁或沉默。多数学生在开学初期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多数能在1-2周内可自行调节解决。若持续2周以上,影响社会、学业或生理功能,需警惕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双向奔赴”的成长

“开学综合征”也是亲子关系的一个缩影。家长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处理孩子的焦虑,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加剧孩子的健康问题。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应对。

“他们每天都在跟情绪对抗、在内耗,所以学习困难。焦虑情绪并非小问题,会跟学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需要重视。”莫煊解释道,焦虑会让管理记忆、思考的脑区活动受损,导致认知层面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

日常孩子会觉得静不下心,看不进书,记不住知识,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孩子不清楚原因,越学不好越焦虑,越焦虑越学不好。父母的不理解,觉得孩子“不努力”与斥责打骂会让孩子更痛苦,加重焦虑,陷入恶性循环。

应对孩子的开学焦虑,关键在于家长的处理方式。“家长自身有过度焦虑的要先调整好,才有能量去帮助孩子。”莫煊给出建议:减少对孩子学业的过度关注,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总对孩子说“到学校好好学习”,反而加重孩子对学校的心理负担。当孩子出现较严重的问题时,不能急于指责或回避,先接纳、理解,理性寻找解决方法。家长自己也要先保持平稳的情绪。“孩子是很敏锐的,能感知到父母的焦虑。”

专家认为,一定程度的开学焦虑是正常的,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反而是孩子有责任心的体现,因为在意开学后的学习与生活,才会紧张。同时,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信号,锻炼心理韧性的一个过程——学会如何与情绪共处、如何处理情绪。

莫煊特别提醒家长,开学前后注意这三点:不要反复唠叨“别人家的孩子”,不要一开学就全面禁止电子产品,不要只关心功课、不关心情绪。日常中,可以教孩子使用“情绪温度计”——每天用0-10分给焦虑程度打分,7分以上可以尝试呼吸放松训练。

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成长阶段,需要家长与孩子的“双向奔赴”。多给孩子些鼓励、理解和支持,莫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