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讲堂|“最熟悉的陌生人”?陈振勇教授带您重新认识中华武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8-16 18:56 50056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可欣

武术是什么?是杀伐之术,还是影视作品中的耍刀舞枪?是金庸、古龙笔下让人眼花缭乱的武林秘籍,还是古籍中记载的奇招异数?

将“武术”拆开来看。甲骨文中的“武”字,表示的是“足、戈并立”,是即将进行争斗的状态。“术”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引申为技艺。”所谓“武术” ,就是手持兵器进行争斗的方法或技艺。

在古时,“武术”与现在的含义大相径庭。“武术”一词最早见于萧统《文选》中南朝人颜延之所写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大人长物,继天接圣;时屯必亨,运蒙则正;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文中的“武术”,指的是军事。而后,“武术”大多是作“军事”之意,并不与如今“武术”的含义相同。“孙策壮武术,莫过于其父”和“然则武术,之无救于国家,亦可见矣”中的“武术”,也是指的军事、战争。逐渐贴近现在所说的“武术”含义,已经要追溯到明朝时候了。例如,出现在明代李渔的《闲情偶寄·种植部》中“自幼好武术”,就指的是防御敌人仅供的武学技能。

现代人认识武术,大多通过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如果真要给“武术”下个定义,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高深莫测,摸不着头脑。这一门名扬四海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中的“降龙十八掌”

茶余饭后广场上出现的太极拳、金庸笔下的“降龙十八掌”,都是武术吗?在现代,武术到底能有什么用途?除了是老外眼中的“中国名片”,武术到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有哪些影响?8月23日晚7点半,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振勇教授将做客“名人大讲堂”,为您解开“武术”的谜团。

陈振勇教授是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同时担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武术研究》《四川体育科学》杂志编委,曾经担任央视推出的纪录片《藏着的武林》武学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保护与发展。8月23日晚,陈振勇教授将以《文化自信与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为题,漫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传承发展之道。

本次讲座将会通过封面APP进行全程网络同步直播,欢迎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

“名人大讲堂”是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图书馆承办的重要文化活动。自2018年11月正式开讲以来,“名人大讲堂”已经在四川省图书馆星光大厅举办20余场精彩讲座,邀请到包括李敬泽、阿来、郦波、于丹、“考古君”、汪启明等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专家学者,邀请观众们一起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评论 1

  • fm1906641 2021-08-17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