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一拧全员入戏!短剧《铁骑逐风》上线讲述“摩托情怀”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11 19:56 121449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当引擎轰鸣,发动机在众人的注视下启动,大家眸中亮起希望的光芒。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发动机还是没能成功运转。


“八年了,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难题,怎么还是没有攻克!”这是以国产摩托车为叙事主题的短剧《铁骑逐风》的开篇剧情。这部聚焦我国摩托车产业崛起的作品,上线至今,综合曝光1.2亿,一度进入红果短剧飙升榜TOP2。10月11日,封面新闻对话该剧主创,了解这部短剧台前幕后故事。


剧中摩托车与赛道

赤诚之心实业报国

大龄摩托成主角

《铁骑逐风》讲述了齿轮厂工人江铁军,怀揣技术报国热忱,毅然辞掉“铁饭碗”开起修车铺,一门心思钻研摩托车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故事。在剧中,他遭遇妻子误解、被撵出家门、将研究资料寄往全国各地请教却屡屡石沉大海……即便如此,江铁军从未动摇,最终突破技术难题,获得专利。

在霸总、重生题材扎堆的短剧市场中,《铁骑逐风》以摩托车为核心主题,无疑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与突破。它让短剧逐渐贴近现实主义题材,更推动行业向精品化发展转型。“这部剧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有效结合好现实主义题材进行微短剧叙事逻辑的创作”。编剧检灵表示,《铁骑逐风》虽然只讲述了江铁军的个人奋斗故事,但折射出的,是在时代洪流中,重庆摩托车人的拼搏精神。

上世纪90年代,重庆大量维修铺、乡镇企业蜕变为整车制造商,逐渐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摩托之都”。摩托车产业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铁骑逐风》以江铁军的个人故事,折射时代变迁、传递家国情怀。

剧中,江铁军因拆解进口摩托车引发“朝天门扛把子”龙哥手下的不满、险些被伤时,重庆有关部门、外国企业代表与龙哥及时赶到,一场危机化为转机。北京专家的邀请、外国企业的橄榄枝,摆在江铁军面前,但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为中国人造好摩托。正如剧中江铁军台词表达:“这项专利是我们中国人研究出来的,那这项专利也只能留在我们中国!”这种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以及致力民族品牌、实业报国的赤子之心,在《铁骑逐风》中并不少见。

江铁军

还原年代感

方言对白考验剪辑师

作为业内少见的聚焦摩托产业发展的年代方言励志微短剧,《铁骑逐风》全剧用重庆方言对白、将街头的俚语都揉进剧本里,如剧中龙哥在夸赞江铁军敢想敢做、创新争先时说到“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个暴鸡母”,这句川渝人耳熟能详的台词一出,时空瞬间穿越,再搭配年代道具与山城取景,勾勒出独特的川渝地域魅力。

拍摄过程中,为还原年代感,据制片人火硝介绍:“整个剧都是在重庆境内拍摄。拍摄时需要找到还原那个时代背景的场地,还原重庆爬坡上坎的山城地形。”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剧中的摩托车道具,“拍摄用的道具摩托车比剧组很多同事的年龄还大,尽管如此,这些车还能发动,让人不禁惊叹当年摩托的工艺水平。”这些细节,让观众仿佛瞬间穿越回那个摩托车产业蓬勃发展的90年代,感受到浓浓的地域特色。除此之外,团队多次请教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协会专家寻找故事创作基础,在充分尊重历史基础的原则上艺术化创作。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学平评价:该微短剧篇幅精炼,却责任担当、意味深长,充分反映了“小故事、大情怀”的精品剧作气质。

在艺术表达上,《铁骑逐风》保持了短剧速度:拍摄十天,后期接近一个月。剧中的演员基本是川渝籍,尤其饰演龙哥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拍摄时,他会把台词的方言性转换得非常精准,甚至巧妙地增加了一些俚语。后期组有的剪辑师不是重庆人,在剪辑时候台词理解上会有一点点障碍,上字幕的时候会有些许偏差,不过不是大问题。他们自己也笑称,剪完这部剧,重庆话等级又上升一个层次了。”剧方在介绍拍摄趣事时回忆。

90年代常见的修车铺

《铁骑逐风》将90年代摩托企业奋进故事,浓缩在江铁军的个人形象中,如何避免短剧变为“宣传片”,同时去掉刻板说教?这是每一个主旋律短剧创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保证基础的故事脉络与现实相符,同时又要保留微短剧强冲突、高反差的叙事特点,难度挺大。”导演大丘介绍。

(图据片方)

评论 4

  • fm2147128 2025-10-12 发表于四川

  • 美丽 2025-10-12 发表于四川

    摩托情怀

  • 828 2025-10-12 发表于四川

    短剧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