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观察稿⑲ | “一号工程”“满月”! 看奔跑起势的重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2-28 16:30 44225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实习生 钟雯慧

1月28日,兔年第一个工作日,重庆市召开“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来抓,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2023年1月28日,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重庆日报/摄

2月28日,是明确“一号工程”“满月”的日子,这一个月来,从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到实施更加充足有力的政策保障,再到招商引资“赛马榜”的推出……有人形容:整个重庆都“跑”起来了。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助力成渝经济圈建设

2月18日,重庆市2023年一季度市级重大项目建设集中按下“启动键”。当天开工的354个重大项目,涵盖电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经济等26个行业和领域,总投资超过3194亿元。

项目多、总投资高、行业领域广。一系列数据,折射出重庆抓项目的气概和决心。其中,更有不少项目将直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赋能。

例如,永川综合保税区建设工程二期将投资超过21亿元,建设仓储和办公生活配套设施。该项目被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中的重点项目。

截至目前,永川综保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线上唯一的综合保税区,是可以辐射渝西川南地区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坡片区的红马天泰新能源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8万吨正极材料,预计可占川渝地区规划电池总产能的10%、实现年产值达240亿元,带动就业1000人左右。

2月18日,九龙坡区陶家镇红马天泰新能源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重庆市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谢智强/摄 视觉重庆

而位于大足区双桥经开区邮亭工业园的江西环锂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专注于动力电池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助推大足打造西部最大的高质量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全国一流的循环产业集群。

项目动起来,投资跟上来,信心强起来。在重庆,这样的信心还在政策的有力有效保障中更加充足。

为强化市级重大项目融资保障,帮助项目建设“添动力”“增后劲”,2月6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会同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召开政银企对接会,推介项目包括市级重大项目1146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248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72个,有效建立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平台的长效机制,构建金融机构反馈需政府解决协调的问题清单、项目法人有融资需求项目清单“两张清单”。

推出招商引资“赛马榜”,任务目标现力度

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离不开招商引资的有力支撑。从2023年2月起,重庆市招商投资局联合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将每月发布全市招商引资“赛马榜”,所有区县在同一个赛道晒项目、亮实绩、拼干劲。

事实上,在不少区县的“新春第一会”上,都已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

渝中区委常委会上提出,谋划储备实施一批“对上能争资、对外能招商、对内能推动”的大项目、好项目;

江津区召开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今年将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实现产业能级大幅跃升;

綦江区召开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调度会,将抓招商、抓项目、抓投资,作为全年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

綦江区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陈星宇/摄

可以说,重庆全市招商引资“赛马榜”的推出,恰逢其时!

“‘赛马榜’将持续推出,各区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都将持续优化,重庆市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强。”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处长、研究员邓兰燕表示,通过“赛马”机制,将倒逼招商任务目标实现力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进度也将加快,进而对形成新的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动力提供强劲支撑。

媒体看山城起势:未来可期,令人振奋

2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重庆市委网信办、四川省委网信办、中国经济网主办的“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在渝启动。6天时间里,来自13家中央新闻网站和10家川渝两地重点新闻网站的40多名记者,先后深入重庆14个区县30多个点位进行实地采访。

进园区、进车间、进工地、进港口、进乡村……采访团深切体会重庆抓好“十大行动”和重点任务清单,落地实施一批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举措和成效。

在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最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金刚沱泵站施工现场,一个80余米的深坑令采访团惊叹不已。这是重庆水利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工程,项目完工后惠及人口超过1000万人,将为渝西千家万户送去解“渴”之源。

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最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金刚沱泵站施工现场。李茂佳/摄

在潼南区崇龛镇,采访团在雨雾中乘船和川渝联合河长办一起巡查琼江,现场体会川渝在生态环境共建共保、联防联治上作出的努力。

在潼南区崇龛镇,采访团在雨雾中乘船和川渝联合河长办一起巡查琼江。李茂佳/摄

在解放碑—朝天门商圈,采访团深入了解了该商圈建成的全国首个5G智慧步行街展厅,并对其建设“世界知名商圈”充满期待。

“这次到重庆多个区县采访,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用心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生动讲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川观新闻记者秦勇看到川渝在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文旅产业等新兴产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他举例说,长安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四川,每年有200亿的合作大单,并且长安汽车还在四川寻找更多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片“蓝海”。

此外,秦勇还说,川渝高竹新区已入驻企业181户,1700户纳税人“办税不出区”,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面作出了全国性探索,激活改革创新动力,意义重大;大足携手安岳县打造石刻文创园,共同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这次来到重庆采访,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重庆在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四川新闻网记者胡旭阳回想起十年前在重庆的乘车经历,颇有感触地说,“重庆是座山城,道路崎岖不平,10年前的重庆交通还比较落后,随着在轨道交通上不断破解地形难关、攻克技术瓶颈,现在已经构筑起全世界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中国网记者伦晓璇随采访团先后从重庆再到四川,“我感受到川渝两地在经济发展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另外从文化上来说,本身两地可以说是非常接近的,是非常和谐的融合体。”

“交通的便捷让双城更加磁实,文化交融本身就是同根,科技创新更要让双城圈发挥优势,看好双城经济圈,双城携手共创未来。”川观新闻记者华小峰说出了采访团许多人的心声。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